布朗族民歌被总称为“布朗调”,包括十余种不同的曲调。每种曲调的民歌不仅表现的内容不同,而且在演唱时所产生的情绪效果也不同。其中,“拽”为近似说唱的叙事歌,多在婚礼中于室内演唱;“宰”是近似山歌的传统民歌;“索”是即兴编词的旋律性较强的抒情对唱歌曲。 布朗族的歌舞颇受傣族歌舞影响,恬静、朴素、温婉动人,纯中国风格的乡村歌曲充满了自由而浪漫的优美气质,婉转的旋律散发着西双版纳的凤凰花香气。创造性地使用民谣吉他表现布朗族著名民歌,更能够使得歌曲焕发出与众不同的清甜美感。 布朗族民歌的分类 布朗族民歌十分丰富,曲调因地区差异而各具特色。除劳动歌、风俗歌、迁徙歌、恨歌、颂歌、情歌、儿歌等短歌外,还有长篇抒情诗和长篇叙事诗,如《苦情调》、《新年调》、《艾□》、《砍柴的依拉》等。《道高朗》流行于西双版纳景洪县,是一部唱述布朗小伙子与傣族小姐恋爱悲剧的长篇叙事诗,哀婉动人。布朗族故事包括山川风物传说、迁徙与建寨传说、爱情故事、动植物故事等,在近代还产生过反剥削压迫和反侵略的故事。关于布朗族首领“四眼四耳王”的种种传说(《广景》等);一日三变的美女朗三飘的故事;机智人物艾掌来的一系列笑话、讽刺故事,也极富于民族特色。 布朗族民歌的特色 布朗族的音乐绚丽多彩、曲调优美。虽然各地的音乐曲调稍有差异,但都各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西双版纳一带的布朗族的布朗调分为“甩”、“宰”、“索”、“缀”四类。演唱时,各类曲调几乎不变,内容根据不同场合,即兴编唱。 “甩”调由小三弦伴奏,以歌唱青年男女爱情的内容为主,唱起来充满激情与富有青春活力。 “宰调”,也是用小三弦伴奏,大多是以生产、生活及爱情为题材,采取男女青年对唱的方式。 “索”调,也仍用小三弦伴奏,主要多歌唱民风民俗为题材。 “缀”调,是在节日或欢庆的日子里对唱,多歌颂历史英雄历史人物事迹。 其他地区的布朗族曲调有民歌调、山歌调、打歌调、灯调和唢呐调。其中,民歌调简短有力,活泼轻快,唱时以葫芦笙伴奏;山歌调曲牌较多,主要是青年男女在山野劳动时对唱的;打歌调曲牌具有简短、轻快的特点;灯调的调子轻松愉快,节奏感强,多用二胡、小三弦伴奏;唢呐调习惯上是双手同奏,当地布朗人称为“吹打”,主要用于办婚丧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