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工艺 >

纸扎上秀绝技

http://www.newdu.com 2017-12-18 永嘉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历时两年的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正式对外开放。在我县分展厅,“永嘉昆曲”、稠塑、漆画、永嘉竹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一一展出,这些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创造积累的重要文化财富,运用实物、文字、图片、多媒体的形式,为前来观赏的市民提供了永嘉丰富多彩的文化享受。在永嘉分展厅,纸扎作品让人印象深刻,来自梅坦旋转的花灯,以及中塘胡汉珍带来的人物纸扎作品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观赏。
    他手下的纸扎会动又有故事
    纸扎这门手艺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伴随着巫术祭祀丧事等活动,之后开始不断分化。纸扎这种是融剪纸、绘画、草编、雕刻、裱糊等工艺为一体的一项民间工艺,是传统节日以及拦街福、祭祀等民俗活动中常见的影子。
    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汪凌霄主任介绍,纸扎一般可以分为文娱活动,如元宵节的走马灯、彩灯等,也有用在信俗祭祀,如温州鼓词中的重要烘托道具庐山景等。近日,记者来到了胡汉珍的家里,看看那精美的纸扎作品是如何被他呈现出来。
    《李三娘磨粉》
    胡汉珍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里有两组关于他的作品,一组名为《李三娘磨粉》,另一组名为《纺线》。只要将这两组纸扎作品接上电源,它们便活动起来,看到《李三娘磨粉》时,你似乎可以看见悲苦的“李三娘”在无怨无悔的推着仿佛永远也无法停歇下来的“磨子”,一圈又一圈……而《纺线》,胡汉珍说主要表现农村的广大妇女的那种勤劳精神,以及大家所陌生的民俗风情。
    在胡汉珍的家里,记者还看到另一件让他引以为傲的作品,他把它命名为《董永遇仙》,只见“七仙女”在织机上一手持梭一手压布,双脚上下踩踏板在缓缓“织布”,董永则站在爱妻的后面折叠“锦帛”,他们的背后是那棵“老槐树”,这一场景马上让人联想到他们美丽的神话故事中去。
    《庐山景》
    胡汉珍把这些会动的宝贝放在了家里的最顶层,而在他的其他楼层的房间内也摆满了纸扎人物,神态各异,惟妙惟肖,大小不一。每一个人物,胡汉珍都向记者介绍人物的出处,以及所用的场所。并把他在温州各地扎的纸扎照片一一向记者介绍:河灯,庐山景、龙灯等等,让人目不暇接。胡汉珍扎过的一条龙灯最长的有40多米,让人感叹他精妙的构思以及灵巧的手艺。
    他是纸扎行业中的佼佼者
    胡汉珍原先是做油漆工出身。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唱灵经等民俗活动又在温州流行起来,由于烘托现场的需要,纸扎这项销声匿迹多年的民间艺术又重出江湖。胡汉珍的油漆师傅也会纸扎,且纸扎功力很深,1993年胡汉珍便改弦易辙,拜其学习纸扎。由于有油漆工匠基础,胡汉珍学纸扎很快便入门。三年后,胡汉珍就有了自己的纸扎班子,几十个人分数个工作班子奔赴全市各地。
    据悉现在中塘有很多人从事纸扎这项活动,而胡汉珍和他的班子则是其中的佼佼者。现在一年有300天胡汉珍带领他班子的十几个人员在平阳、瑞安、苍南、乐清、温州市区等做活。如瑞安许岙二月初二放河灯、市区水心七月十五中元节、瑞安曹村庆元宵等等,都少不了他的纸扎人物出场。跑遍温州山山水水的他也对全市民俗活动了如指掌,随意就能报出一大串民俗活动的名称和时间。
    《纺线》
    胡汉珍之所以能成为佼佼者,因他善于挖掘人物形象,加上他扎的纸扎人物活灵活现,且总能超出对方的要求跟所想,受到许多人追捧;他的纸扎作品也比以往的前辈更具现代性,除了运用小马达等现代科技,在选材方面,胡汉珍也丰富很多。很多前辈们选材较为拘谨单一,大多仅限于《南游传》里的人物,也就二三十个神像,而胡汉珍他们的纸扎则有《封神榜》、《西游记》等神话小说里的人物及《二十四孝》、《烈女传》等人物像。这些人物像都是他平时看书积累下来的,胡汉珍拥有两大书柜的书籍,里面摆满了小人书、神话故事、温州民间故事等书籍,不断地阅读所增加的知识量让他笔下的人物更加的丰富,而他对书中的人物细加揣摩,使作品更富灵气。
    除了过硬的本领外,还有就是胡汉珍的不计较,有时别人叫他连带做个小人物,小摆设什么的,胡汉珍都乐呵呵地答应,却不计较工钱,他的这种随和的为人行事,更受人喜欢。再加上他有固定的人员班子,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工作,因此很多人都指名请他来做,胡汉珍的纸扎做得红红火火。
    上衣饰
    纸扎将上报县“非遗”名录
    几十年下来,胡汉珍可以做出很多不同形状的人物、动物、花纹等。只要在脑海中出现过的任何一种形象,或者生活中看见某件东西,他一般都可以依样扎得活灵活现。胡汉珍称,如今的纸扎市场还非常的活跃,随着市民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对非物质文化的重视,各地的民俗、祭祀活动都非常丰富,也给他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胡汉珍甚至能肯定,只要有讲温州方言的地方就有市场,因此他对目前的前景抱有很大的信心。不过说到纸扎艺术的长远发展,胡汉珍的语气里则多了份忧虑:“纯手工、工序繁杂注定纸扎不是一项热门产业,如今的纸扎有很多已经采用机器,比如人物模型,脸部、手指、身躯等用机器统一制作出来又精美又省时方便,因此传统的纯手工的纸扎会渐渐的被代替。”另外胡汉珍也提到,做纸扎需要悟性,更需要耐心和毅力,这是很多年轻人学不了这门民间艺术的关键所在。现在跟他的四位学徒属于吃苦耐劳型,在外做纸扎活时,风餐露宿,为了生计还能坚持。但是他叫他亲戚中年轻的一辈过来帮忙时却都拒绝了,而将来学习纸扎的人会越来越少。
    此次纸扎艺术在还不属于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的情况下,能在市非物质文化馆展出,就是其有突出的可观赏性。据汪凌霄主任介绍,2013年将会把纸扎这类稀少的、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项目优先上报县政府审批。据统计,我县目前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0项。(记者 柳苗苗/文 通讯员 汪凌霄/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