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语:“积善铜艺”第六代传人、丽江最后的打铜匠和善均的纳西铜器店就在这样的一条白沙街上。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善均打铜工艺精湛,能打造五六十种纳西铜器,他制作的铜器此前多次在各类工艺美术博览会上获得殊荣。 “积善铜艺”第六代传人和善均 白沙,有人说它是活着的丽江。在丽江众多知名景点中,它是最为小众的一个。虽同为古城镇,但相对大研、束河,它更像是一个安静的女子。在这里,一条古街,几家商铺,几个菜档,几个凉粉摊,没有大研古城的人来人往,没有束河古镇的商户林立,有的只是最朴实的纳西人和最恬静的纳西生活。 每天下午,在古镇中心,总会有很多老人聚在一起演奏白沙细乐,没有主持、没有舞台,一切都那么随意,由着性子演绎只属于白沙的音乐史诗。白沙壁画,也一直静静地守候那些有缘人。 “积善铜艺”第六代传人、丽江最后的打铜匠和善均的纳西铜器店就在这样的一条白沙街上。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善均打铜工艺精湛,能打造五六十种纳西铜器,他制作的铜器此前多次在各类工艺美术博览会上获得殊荣。 坚持最原始制作工艺 和善均的家离店子不远,每早他就会徒步到街上打开店门,边敲打铜器,边照顾生意,有的时候还要带带学徒,从17岁开始学艺,到1996年手工艺最难熬的阶段,只能半制作半务农地坚持学艺,到现在每年能有20多万元的收入,和善均对纳西铜器制作有着独特的情感。 “荷盘有点贵了,能不能少点?都是本地人,姑娘结婚急着要用。”和善均精湛的打铜工艺,在白沙街上无人不知,一到周末街天来问价的本地人络绎不绝。“本地人还是比较喜欢传统的纳西荷盘、铜火锅、天锅、水瓢、水壶等日常用品,来询价的多,但我这边也不可能卖便宜了,手工的东西成本高。”和善均说因为质量好,工艺精,本地人来买的也不少。 店铺里商品琳琅满目,传统适用类有火锅、锣锅、炒锅、盆、瓢等,还有铜锁、吉祥茶盘、香炉、笔筒、墨盒、雕花火盆等精制工艺品,焚香三事、东巴铜鼎、仿清洒金笔洗等创新作品也不少。售价从千元到上万元不等,其中“焚香三事”几年前就卖到了6万元。 “别看白沙街上游客不多,但到这边的游客质量都比较高,一年当中遇到10个懂手工艺的游客就够了,口口相传,现在生意越来越好。”和善均说,全手工的工艺,在价格上肯定会比机器制作的高许多,但它有着独特的价值,同款的每件器物都会有所不同,是机制无法替代的。 “炼铜、焊接、制铜、点冷锤,这些都是最原始的技艺。”和善均说,在制作纳西族传统铜器时,他一直坚持着最原始的制作方法。和善均现在收了6个徒弟,他也坚持用最土最原始的办法传技。 执着28年传承技艺 “17岁那年,初中毕业后就和父亲学习制铜了,头一年整整烧了一年的炭。”45岁的和善均回忆初学打铜工艺时说,当时对于烧了一年炭这件事是比较抵触的,不过也只有沉住气,第二年开始打铜条。“一开始跟着父亲学手艺,只会打锅碗瓢盆等最基本的东西,随着自己的不断摸索、学习,现在已经会打五六十种纳西族铜器了。”执艺28年的和善均说。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铝、不锈钢制品风靡市场,机器制作成本又小,手工艺品根本就卖不出去,身边的亲戚朋友劝和善均放弃的时候,他却在半创作半务农的情形下坚持了下来。 “1996年至2005年这段时间,经过不断地创新、学习,制铜技艺突飞猛进。”和善均说丽江旅游发展起来,2003年,在政府的支持下,和善均跟随父亲一起被政府邀往大研古城开店,在五一街上,为他们免费提供了一个院子,让他们展示丽江最传统的打铜工艺,“那时我和父亲每月能领到1200元的工资。” 铜艺是纳西族一个传统手艺,一直很发达。清朝末年,仅白沙就有200多户制铜人家,当时白沙打铜最出名的是杨家,杨家搬到大研古城后,后人也没有再对制铜技艺进行传承。到现在,整个丽江,制铜的就只有和善均和他哥哥了。 近年来,为了抢救丽江纳西族铜锁这一濒临失传的传统工艺,和善均专程找民间艺人拜师学艺。经过一年的刻苦学习,掌握了此项传统制锁工艺。目前,和善均保留的传统产品除火锅、瓢、盆等以外,还有较精致的黄铜锁、纳西吉祥茶盘、酥油壶、铜墨盒及几近失传的茶炊等。 纳西铜器充满灵性 “这个季节来订天锅的人不少。”和善均刚把一个天锅递给前来取货的邻村纳西族大妈。“天锅,为纳西族独有,可用来蒸酒、煮野菜,铜锅里煮出来的野菜不会变色,用来做纳西族传统的蜜饯也最好,果子一点也不会变,不会沉。”和善均说,除了天锅、铜火锅,荷盘也很好卖,荷盘为纳西族婚嫁时的必需品,用于托装迎娶礼。 最令和善均满意的作品当属历经8个月打造的“焚香三事”,几年前就卖出了6万元的高价。而今有顾客愿意出16万买下新创作的“焚香三事”,但和善均没答应,“我觉得还有很多地方可以改进,慢慢琢磨。” 镂空、夹层,各种制作工艺,和善均把每次创作都当作一件艺术品。 “焚香三事”以纯手工打造,融入纳西族传统的嵌染工艺,以紫铜为主,黄铜镶嵌,搭配的铜座运用了錾刻、镌镂等技艺,创意独特,工艺复杂而精巧。在2012年昆明泛亚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博览会上,获得云南省工艺美术第六届“工美杯”银奖。 手工艺独特的魅力让和善均沉迷,每天的工作对他来说,都充满着新鲜感。同一种铜器也不是千篇一律的,个个不同,通过一锤一锤,一点一点打制出来的铜器,每一锤或者每一个细节都有随机而生变化的可能,而这种变化是生动的、连续的,充满了灵性的,随着执操者的手而“生枝开花”,成为烙有手工艺人印记的艺术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