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国戏剧 >

淮剧唱腔的曲调分类

http://www.newdu.com 2017-12-24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淮剧唱腔的曲调有主要曲调、基本曲调、民歌小调三大类。
    1、主要曲调有淮调、拉调、自由调,分别为建国前三个发展时期中的主要曲调,素有三大主调之称,并以此构成了本剧种的三个腔调系统——淮调系统、拉调系统、自由调系统。
    淮调是淮安、宝应一带的田歌和赶牛号子在长期流传中不断融汇加工,并在戏曲艺术实践中不断推陈出新,逐渐形成的一种相对定型的曲调。它既有一定的模式,在具体运用中又可作多种板式变化。淮调唱腔高亢有力,结构严谨,变化别致;锣鼓衬腔,风格独特;唱词清晰,唱调脆蹦,故又有淮蹦子之称。
    属于淮调系统的乙字调(亦可写为叶字调)、十字调,从其结构形式、旋律特征等来看,均系淮调唱腔的分支。
    拉调从形成到定型经历了一个由简到繁,由粗及精的过程。拉调是对淮调表现功能的补充,又为自由调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拉调的行腔板式丰富多彩,弦乐为之伴奏则更衬托了淮剧唱腔的音乐性和表现力。从一字一音的随腔伴奏发展到支声如花的托腔伴奏,使拉调结构严谨,长于抒发的艺术特色更为鲜明。
    属于拉调系统的曲调也有乙字调、十字调与淮悲调(又称大红花)、悲调、老悲调等。
    自由调对在拉调的基础上已初步形成的新腔进行改革,使原来单一的乐句中结音多样化,并变化唱腔节奏与演唱速度,一首崭新的腔调—自由调便脱颖而出。它对传统的结构形式作了较大的突破,“起,落板”、“丢,接板”已不再沿用。各种结构转换自如,无十分严格的限制。其结构内部可容量大,表现形式可塑性强,旋律优美,能悲能喜,句式灵活,可长可短,促进了淮剧其它主调结构形式的内部扩充。
    属于自由调系统的曲调原有:悲自由调、大悲调、中悲调、小悲调、淮南调等。大悲调是叶素娟于1947年在沪北大戏院与周筱芳演出《祭塔》时,以自由调为基础,用“改弦易调”的方法所创。琴师潘凤岭、金辉为之设计了快速、华彩的大过门,和慢速、委婉的唱腔形成对比,表现了白娘子被镇雷锋塔的悲愤之情。
    淮南调系根据流行于苏北的老自由调(上海称李玉花自由调滚板)进行改编,在保持原音调特点的基础上,对旋律进行、结构形态等方面作了较大的发展,并用有说有唱、唱念相间和夸张的手法刻划丑行人物的性格特点。
    2、基本曲调系指除主要曲调以外的常用曲调。它们与主调在结构形式上保持共性,在音调上又富有个性。
    下河调。1927年前,此名泛指下尖嘴地区包括香火戏、门叹词在内的一些腔调,故尚有香火调、呵大咳、三可子调、盐城腔等别称。尔后,方专指因用于《孝灯记》中“骂灯”而得名的“骂灯调”。它是东路的一首主要曲调。现专调专名下河调,因与香火调谐音而得名,兼指其为下河腔调之意。
    靠把调。它与主调及下河调的结构形式相同,系将徽戏高拨子的单调按照僮子所唱的南昌调的结构要求,发展融汇而成,因原用于扎靠的武(老)生演唱而得名。
    3、民歌小调淮剧中的民歌小调可分为:与主调伴奏风格相似的有蓝桥调、磨房调等,它们原来都和淮调一样用锣鼓衬腔,后来才改为弦乐伴奏;与兄弟剧种音调相同的有种大麦、八段锦、磨豆腐、无锡景等;与其它剧种调名相同,音调各异的民歌小调。如淮剧银纽丝与扬剧银纽丝大相径庭,与民歌道情中的四季调则相似甚多。
    在淮剧中经常运用的民歌小调还有柳叶子调、拜年调、打菜苔、丁黄氏调、花鼓调、小补缸、跳槽调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