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琴棋书画 > 其它 >

现代音乐反思与追问(2)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拙风文化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将来能否引领潮流,这难以定夺,一切顺其自然,不过,客观社会发展应该是其被决定取舍的主要原因。贾国平认为,“我们”需要好听的“现代音乐”,但问题是如何界定“我们”?有人认为“现代音乐”没有票房。其实,古典音乐票房同样尴尬。但是,在音乐学院听众群体中,看现代音乐会的常比听古典音乐会的多。至于内容和形式问题,因为黄勇认为“现代音乐”存在好的内容,但是运用了不好的形式。对此,贾教授认为,音乐的内容与形式是不可分的,不应该存在好的内容与不好的形式。
    第三,从听众的角度谈这个问题。李鹿认为,我们期待能让听众喜欢的“现代音乐”。她说,过去,大部分中国人与专业音乐有一定距离,为了使更多的人能够欣赏音乐,普及交响乐成了当时部分中国乐人从事的主要音乐活动之一。他们从工厂到农村;从长笛、单簧管等单件乐器音色的介绍、乐器组合音响的说明,再到小乐队和管弦乐队的演奏,一步一步教,可谓筚路蓝缕。今天不少音乐文化职业者,就是在当初那种“音乐启蒙”中成长起来的。对今天的中国人而言,最需要的仍旧如此。所以,作曲家应该有使命感,其创作应该把更多的人带进音乐厅,让更多的听众临近“现代音乐”,从中获得教育和心灵的陶冶。黄勇认为,我们需要能够表达真情的“现代音乐”;如果“现代音乐”刻意追求形式,那会把很多人拒之门外。他说,“现代音乐”不管是用什么样的形式,最主要的还是应该与时代结合,反映时代,它应该吸引和感染人。汤铭更明确地指出,真诚地希望作曲家的创作能够考虑演奏家和听众,我们渴望能被理解的“现代音乐”。
    反思和追问之三: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现代音乐”
    众所周知,“现代音乐”是现代人心灵的一种真实表达,其作为对现代社会的一种诗性回应,作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自然应该成为现代音乐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但是,因为种种原因,“现代音乐”与听众之间始终存在一定的张力,人们对其似乎常敬而远之。面对20世纪“现代音乐”的丰厚成果,我们不能说所有作品都好,但是显然我们也不应该说“现代音乐”都是洪水猛兽和不堪入耳。那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应该如何对待“现代音乐”?对此,专家们在讨论时,从普及音乐的角度,深入地谈了自己的看法。
    陈怡认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