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陇地区道教派别——楼观道 楼观道是以今陕西周至县终南山下的楼观台为中心,传播于关陇地区的一个道派。据道书记载:终南山北麓的古楼观台,原是西周大夫尹喜的故宅,因尹喜在此结草为楼,观星望气,故称楼观。相传周昭王时,老子西游过函谷关,关令尹喜登楼观望,见有紫气东来,预知神人将至,乃迎接老子至其宅中,请问道教,老君因说《道德经》五千言以授之。后来尹喜又去成都青羊肆会见老君,老君赐其名号曰文始先生、无上真人,二人遂共去西方,化胡成佛。自尹喜随老君西去后,周穆王好尚黄老,追仰仙踪,乃重修楼观屋宇,为尹喜建庙立祠。后来秦汉魏晋历代帝王皆钦崇道教,修葺楼观,招纳四方幽人逸士,先后有尹轨、杜冲、彭宗、宋伦等十余辈道士相继来此修炼成仙。楼观遂成为“天下道林张本之地”。 楼观台建筑 楼观道渊源于魏晋 上述道书的记载,并非真实可靠的信史,而是后代楼观道士编造的神话故事。根据现有史料分析,楼观道大约渊源于魏晋之际。当时关中京兆有一道士梁堪,自幼志尚高邈,好乐仙道。十七岁时来到楼观,师事郑法师学道。西晋惠帝永兴二年(305),梁堪假称太上老君派遣太和真人尹轨下降楼观,传授他炼气隐形之法、水石还丹术,还传授他符箓经文和《楼观先师传》一卷。其后梁堪便隐居终南修道,至晋元帝大兴元年(318),告别弟子王嘉,飞升而去。 梁堪弟子王嘉隐居终南 梁堪的故事显然也是神话,但大致可以相信他是魏晋时的一个方士。魏晋时期,有许多这样的方士在社会上活动。他们以神仙方术秘诀递相传承,形成大大小小的神仙道教团体。楼观道最初就是这样的小道团之一。在西晋灭亡之后,中国北方陷入五胡十六国战乱,不少士人躲避到山林中修道。梁堪弟子王嘉,是十六国时著名隐士。史书说他不食五谷,不衣美丽,清虚服气,不与世人交游,在山中凿崖穴居。其弟子受业者数百人,亦皆穴处。后来他舍弃徒众,潜至终南山隐居。前秦国主苻坚曾数次征请王嘉,问以政事。王嘉弟子孙彻、孙彻弟子马俭,也曾受到后秦国主姚苌礼遇。 北魏楼观道大盛 到了北魏初,楼观道团开始兴盛起来。魏太武帝好道教,派人赠送香烛给楼观道士尹通,助其建斋行道。尹通与弟子牛文侯等四十余人敷扬道化,使朝野钦奉,四方高人胜士前来请谒不绝。魏孝文帝时,道士王道义来至楼观,师事牛文侯。他在楼观大兴土木,使道坛屋宇焕然一新。又捐钱令门人购集经书万卷收藏观中。至此,楼观道经长期发展,形成了较大的道团。北魏末年及西魏北周时期,楼观道以终南为中心,在包括京城长安及华山在内的关陇地区广为传播。这时有许多楼观道师,如陈宝炽、李顺兴、韦节、王延等人受到北朝统治者崇奉,被召至京城诵经讲道,建斋祈神。北周武帝宇文邕喜好道教,曾召请韦节、严达、王延等道士上殿咨问,为他们建立道观,赏给钱物,资助他们整理编修道教经书,弘扬教义。隋文帝杨坚也信奉道教,下诏修造楼观屋宇,度道士百二十员。又于京师置玄都观,以王延为观主,并请王延传授道戒。时公卿大夫翕然钦附,苏威、杨素皆北面执弟子之礼。至仁寿四年(604),王延解化于观中,隋炀帝赐物百段、钱二十万,设三千人斋会,送还西岳。 楼观道在北朝后期成为北方新兴大道派 由于统治者的崇奉,楼观道在北朝后期成为北方新兴的大道派。该派奉老君和关令尹喜为祖师,传习《道德经》、《西升经》、《妙真经》等北方天师道经典,同时又传习南方的《上清》、《灵宝》、《三皇》等经文。其教义和方术具有融合南北,杂采诸家的特点。无论是思神诵经、炼丹服药、符咒巫术或斋醮祈请等方术,楼观道皆兼而行之。至于其组织制度,受南朝新道派影响,是典型的宫观式道教。 南北朝时代,道教早期的天师道祭酒统治道民制度逐渐衰落,而建立起道馆宫观制度。道士在各地名山都市新建的道馆或宫观出家拜师,传经受箓,奉持戒律,聚居修道,或组织斋醮法事活动,有一套较为严格的规章制度和仪式。其经济来源主要靠统治者赏赐或富人捐助的钱财、土地和庙产供给,部分来自斋醮法会收入。这种以道馆宫观为依托的道教宗派团体,被称作宫观道教或教会式道教。与早期在民间秘密传播的道团相比,宫观道教更便于政府管理和控制,可以防止有人利用道教聚众造反,因此才会得到封建统治者的正式承认。从南北朝末开始,梁朝和北周政府都设置了专门管理道教的官员,是为隋唐以后政府道官制度之滥觞。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