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道长,你们过年怎么还杀猪啊?

http://www.newdu.com 2017-12-29 腾讯道学 万景元 参加讨论

    文/万景元
    临近年关的时候,有道友去中岳庙挂单。去斋堂吃饭的时候,听到猪嗷嗷的叫,循着声音过去看看,原来一伙人在杀猪。这位游方的道友,好生奇怪,但是也不敢多问。心想:“堂堂中岳庙,乃中原第一丛林,怎么会在庙里杀猪呢?成何体统?我们全真派不是吃素的吗?”
    一、以三牲之礼献祭乃儒家之古礼也
    当时,我听了也是表示惊奇,且诧异的。但是后来想想也是对的,因为中岳庙,以前是皇家道观。每逢大的祭祀,都是用儒家的礼仪祭祀,献三牲之礼。
    
    三牲之供
    三牲者,牛、猪、羊也。《白虎通》云:“以三牲何?重功故也。《尚书》曰:“乃社于新邑,羊一、牛一、豕一。”《王制》曰:“天子社稷皆大牢,诸侯社稷皆少牢。”宗庙俱大牢,社稷独少牢何?宗庙大牢,所以广孝道也。社稷为报功,诸侯一国,所报者少故也。”据《大明会典》记载,祭祀五岳,用“犊一、羊一、豚一”,足见此礼,至于明清,尚沿用不辍。三牲之礼,属于大礼,祭品很丰盛,乃是为了表示对所祭之神祇的尊重,表示主祭人的诚心。五岳之庙,在古代都属于皇家道观,朝廷例遣官员致祭,所以中岳庙杀猪,乃是沿用此古礼也。(腾讯道学独家稿件)
    二、邪神而求血食宜在破除之例
    贫道早段时间,参加南昌市三阳万寿宫的开光法会,所供之物为小三牲,就是猪头一、鱼一、鸡一。发到微信朋友圈里,也有不少道友表示不解,认为以此血食供献神明,颇有不妥。甚者以王灵官与萨仙翁之事相劝。王灵官本为乡间之邪神,贪求血食,百姓困之。萨仙翁乃以雷法焚其庙宇。
    
    《搜山图》描绘的天兵天将,捉拿山精鬼怪的场景
    《道法会元》中有《鹰犬章》,其中说:“魍魉隐显,野狐地魈,魑魅妖精,藏形在里域社稷之中,匿影于山林窟穴之内,递相逃隐,结党肆顽,抗拒天法,不伏追摄,恣意共为祸患,侵扰良民,杀人性命,故起灾殃,贪饕祭祀,邀求血食。伏乞天官应时降下吏兵,特行诛戮,灭种绝类。”这些贪求祭祀,祸害百姓的邪神,是需要请天兵诛绝的。
    三、正神之中也有血食之神
    然正神之中,也有血食之神。《女青诏书天律》云:“诸正神,敕命,血食一方,不能守护境土,妄兴祸害于民者,针决,流三千里。”此为社令之神,也就是前面所引《白虎通》中所说的社稷神,属于保卫一方百姓的神祇,是基层干部,按照传统,这些神祇是可以享受血食的。
    
    我可不是吃素的
    除此之外,还有雷部兵将,五岳兵马,也是需要用血食祭之的。《天坛玉格》云:“社令雷则名山大川精忠血食之神,上奉帝命,下亲民事,可以指役也。”社令雷,是名山大川中精忠之神,有些可能是战死的将士,精忠威猛,死后成为雷部的官将。奉上帝之命,保卫一方百姓。《岁军猛吏咒》云:“五方使者,馘毒威灵。九州社令,血食之兵。”这些官将,由于需要行军打仗,所以也需要血食祭之。火师汪君曰:“凡祈求伐庙,除邪去殃,欲得速应者,须得野祭之法,顷刻相应。为雷部下将猛烈,须用血食祭之。”(腾讯道学独家稿件)
    道场分为文坛、武坛,文坛乃清醮,上章拜表,祈求安泰的。武坛是召神遣将,驱邪致病的。文坛不妨清供,武坛则需血食美酒以祭之。贫道2009年参与赤松道院醮祭瘟神的道场,送瘟神的时候,法官当备美酒,以送瘟部众神。
    四、不可因为自己吃素就废除血食
    广成先生曰:“醮者,祭之别名也。牲牷血食谓之祭,蔬果精修谓之醮,皆可延真降灵。”三牲血食可以用来敬献神明,蔬菜水果也可以拿来敬献神明。都可以“延真降灵”。血食祭神,自古有之。后世有清修道士,不近荤腥,于是也不置办牺牲之供,似有不妥。
    
    供三牲太牢,是如法如仪的
    《净明忠孝全书》记载:“真君尝过黄堂,见乡民烹宰祀神,且相诧曰:‘祭不腆则神怒降祸矣。’真君曰:‘怪祟敢尔耶。’”世界上确实有邪神为害,以求血食的。但是并不一定用血食做供品的,都是邪神。正神如社令之神,雷霆官将,都需要血食祭献。有些法官、生民因为自己不吃肉,就不给这些吃肉的神祇献血食。当然,根据天律,凡民就算不用血食供奉,正神也不能为害人间。然而,“祭神如神在”。还是应该根据不同的神明,选择不同的贡品。所以,中岳庙供三牲太牢,是如法如仪的。(腾讯道学独家稿件,编辑:孟淅)
    
    (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万景元,腾讯道学专栏作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