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晓立 天师道厨会的等级与规模 在天师道有关厨会的规定中,有不同的厨会等级,一般来说分为上厨、中厨、下厨三个等级。 “律曰:生男上厨,生女中厨,增口盛财,求官,保护延口,岁中无他,上厨之例。求度厄难,远行,求迁官,中厨之例。求治疾病,消县官口舌牢狱系闭,下厨之例”。根据家庭所需求的宗教目的的不同,而区分使用不同等级的厨会。这些厨会的等级区别,主要是在所邀请的人数上。其参会的人数越高,厨会等级越高。其内在的宗教意义应该是在强调人数众多能够给主办者提供更多的祈福。 道教宴会等级与人数有关(资料图 图源网络) 在《玄都律文》中,生儿女所设置的厨会,生男设上厨,生女设中厨。在设立厨会的同时,还要缴纳或者可能是出示相应的信物。“生男儿设厨食十人,中章纸百张,笔一双,墨一丸,书刀一口。生女子厨食五人,席一领,粪箕一枚,扫帚一枚。” “若生男满月,赍纸一百、笔一双,设上厨十人,生女满月,赍扫帚、粪箕各一枚,席一领,设中厨五人,娶妇,设上厨十人”。有趣的是,生男女所设置的厨会的规模等级是不同的,所使用的信物也是不同的,生男所使用的信物是文具,而生女所使用的是清扫工具。这样的一种区别,更是可以看到当时人们世俗生活中所考虑的对男女不同分工期望。 而根据组织者和厨会消费资料提供者的不同,厨会又有公厨与私厨之分。不过公厨只出现在庆祝三会日的厨会中。而这样的公办的三会日厨会,其目的主要是对教众的宗教教化,加深信众的宗教信仰。在《要修科仪戒律钞》的《饭贤缘》中就有:“《玄都律》曰,三会吉日,质对天官,教化愚俗,布散功德,使人鬼相应而有杂秽者,殃及后世主者,罚算一纪”。这样的一种公共的三会日厨会,其规模应该要比私厨的规模大得多,甚至应该是所有当地道治下的所有道民所参加的一种厨会。 厨会的食物及其禁忌 在《陆先生道门科略》中,记载了当时道官恣意享受酒肉之情況:“恣贪欲之性,而耽酒嗜食。宣行道法,不期于功德,救治之日,非慈仁之意,但希望财利,念在酒食,永不以科禁示民,惟课责重□询求好食,五辛之菜、六畜之肉,道之至忌,瞰之已自犯禁,乃复宰杀鸡豚鹅鸭,饮酒洪醉,乘以奏闻,遂有寝卧靖坛,吐呕案侧。如斯之徒,往往有之”。由于曹魏将天师道迁往许昌,原有的天师道的组织体系崩溃,男女祭酒没有了管束。为了自己的口腹之欲而去鼓动道民设立厨会,去食用道之禁忌的五辛之菜、六畜之肉。可见肉食与五辛是在厨会中被禁止的。 肉食在厨会中是被禁止的(资料图 图源网络) 在《玄都律文》也说到:“而比者众官烹杀畜生,以供厨会,不合冥法,杀生求生,去生远矣。”《老君音诵诫经》 也谈到,“厨会······素饭菜一日,食米三升,断房室、五辛、生菜,诸肉尽断”。可见在当时只是对厨会中的肉食提出禁止,并全面禁止饮酒,只是作出限制而已。《玄都律文》规定:“上厨,人酒五升,钱三百。中厨,人酒四升,钱二百五十文。下厨,人酒三升,钱一百文。”《老君音诵诫经》也规定了“厨会之法,应下三盘,初小食,中酒,后饭。今世人多不能三下盘,但酒为前,五升为限”。从其后道教发展的历史来看这样的饮食传统一直为后世道教所继承,比如在重要的宗教活动中,正一派道士一般都是要忌荤口,但是不忌饮酒。 大致说来,主要是不得进行房事,不得有处于守丧、月事、新产子的人参加;不可以谈论杀生渔猎等事情。 在《老君音诵诫经》中强调“厨会之上斋七日,中斋三日,下斋先宿一日。斋法素饭菜,一日食米三升,断房室、五辛、生菜、诸肉尽断,勤修善行,不出由行,不经丧秽、新产,欲就会时,向香火八拜,使大德精进之人在坐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