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丹道养生 >

博大精深的太极拳理

http://www.newdu.com 2017-12-29 中国国际太极拳网 newdu 参加讨论

    
    几百年来,历代太极拳名家终身致力于太极拳之研究,不断推动着太极拳运动的发展。如同世间万物的运动变化一样,太极拳的招招势势均存在于客观世界之中,并有其科学的自然规律性和社会实用性。太极拳流派繁多,基本理论内容丰富,但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太极拳的哲理;二是太极拳的医理;三是太极拳的拳理。
    太极拳的哲理是太极(易)文化。《易经·系辞》载:“易有太极,易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这是说,“太极”是一种最高的理念范畴,“太极”是派生万物的本源。宋代的大思想家朱熹认为:“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用今天的话讲,《易》文化讲得是哲理,是宇宙的根本规律,是矛盾的量变和质变等。太极拳拳家引申其义:1、有意动无形动的状态是太极;2、指中和之气。太极拳起点腹内的中和之气;3、指脐。比附人体,脐为太极;4、指命名的拳种。用阴阳对立统一体,相反相成的辩证法,具体地应用到太极拳中。
    太极拳的医理主要是讲中医经络学。经络是人体气血、津液动行的主要通道,是人体各个部分之间相联结的途径,遍布全身。人体所有的脏腑、器官、孔窍,以及皮毛、筋肉、骨骼等组织,是靠经络的沟通和联络,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经络通则体健,不通则病生,太极拳缠绕运动的缠丝劲练法,正是结合经络学说,让人体之无形之气,以丹田为基础,循经络而运行全身,从而达到疏经络、调气血、通阴阳、养腑脏、濡筋骨、利关节而强身延年。
    太极拳的拳理指太极拳技法的原理,包括技术要求理论、练拳要求机理、推手技击原理等。太极拳的拳理,核心是易理,易理是讲阴阳,把易理贯穿于拳技当中。它包括缠绕螺旋,柔中寓刚,避实击虚,顺应客观条件变化而变化,以意行气,劲由内换,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因敌变化等内容。历代太极拳名家结合实践,作出了许多的理论著作,其中包括太极拳的拳论、拳诀、拳经等,都属于太极拳的拳理。拳论是论述太极拳的理论,如陈长兴的《太极拳十大要论》,陈照丕的《太极拳总论》等;拳诀即拳的窍门和妙法,太极拳中有拳诀、剑诀、枪诀、刀诀、推手诀等,如陈鑫的《争走要诀》及《太极拳经歌诀》等;拳歌是反映拳艺的文句,如打手歌、走架歌等,其中著名的是陈王廷的《拳经总歌》,陈清平的《太极拳总论附歌》等;拳经是经典理论,主要是论述拳法要义,指导实际练习,如陈清平的《太极拳正宗论五字妙诀》、陈鑫的《太极拳缠丝精论》等。
    太极拳的十大理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和历代太极拳家们的努力,太极拳的理论也不断完善,不断更新,使之道理日渐明朗,愈来愈易于言表,愈便于深入浅出,向太极拳演练者进行指导。
    一、太极气论
    太极拳中对气的阴阳是这样划分的:呼气为阳气,吸气为阴气;体内上升之气为阳气,下沉之气为阴气。阴气与阳气之间的相互关系为:阳气上升仍为阳气,阳气下行即为阴气;阴气上升即为阳气,阴气下行仍为阴气。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