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太极拳名家都十分注重于对一招一势中的身体运动的研究,从中悟出精妙的太极招势之理,并应用到太极拳的技击实践中去,从而方能达到功夫出神入化的境界。所以,学习太极拳必须得对太极拳中的每一招一势,结合着有关太极拳的理论,进行研究,克服和排除书面理论中因为文字化而带来变异,继尔,方能吸取精华,去其糟粕,使自己的功夫向炉火纯青的高层境界发展。 八、太极情论 打太极拳同样有情,如果没有情,就不会产生欲扬先抑这样活泼充满天机的运行变化了。没有情至的演练太极拳象木偶泥人一般,只有机械地做几个动作,如同死蛇塌地一般,呆笨无比,没有一点点景致,又有什么意思可谈呢?因为太极拳的本身也包涵有一定的表演性与娱乐性,健身性和技击性,演练太极拳时,必须能够让旁观之人眼想快看,口中乐道,心中愿学,总而言之,就是能够打动人心才行。 许多太极拳名家演练起太极拳来,能与音乐合起拍来,手足运行,身形变换,高低抑扬,舒展大方,犹如轻歌漫舞,在人们一片嘘嘘惊奇赞叹声里,暗自将意行遍周身,寓无限太极天机于拳路变化之中,既锻炼了功夫,又陶冶了人们的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这一点是太极拳创造者得天独厚之才的衍传,其它拳术不可于之相比。 对于现在学习太极拳者来说,在太极情上更应当重视。发达的现代通讯设施能将演练者的太极拳表演之情传遍全世界,人们则以更高的水平来欣赏,来要求。 太极拳的演练绝不可以无情,无情则会失去它本身价值和奥妙的一半,然而,若是与人进行推手体现技术之巧,则又断断不可有情,若是因人情而为太极拳术,就会使演练者失去太极拳本身价值和奥妙的全部。 太极情是矛盾而又统一的哲理体现,演练者不可以无情,也不可以有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符合太极拳所秉的太极之理的。 九、太极景论 演练者打太极拳时一开一合,时擒时纵,或屈或伸,有来有往,一片神行,曲折如画,妙趣横行,自然天成,奇情无比就谓之太极之景。 太极情离不开太极理,是因有理方能生情;太极景则又离不开太极情,则缘无情而不可成景。太极理与太极情、太极景之间存在着相承的关系,无此即无彼,有此必有彼。但是,若是演练者神智不开化,心中无妙趣,其打太极拳也断然难具太极之景。 演练者若想打拳呈现太极景,需要有一个秩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会立思而得。首先,要求演练者必须遵守太极拳的运动规律,不得随意造次,格守拳理。其次,演练者就必须得动用脑子,思想太极拳理与太极套路之间的内在关系,琢磨透彻,牢记在心,将布署的运动规律铭刻在自己的脑海中。然后,演练者就可以根据太极拳的运动规律对自己所练习的布署招势姿态进行从意思到形体的微妙修改,使自己的形体运动更合乎太极拳的运动规律,进而将太极拳运动的规律溶化并呈现在自己的形体运动之上,即为出神入化,一招一势,一开一合,一上一下,均赋太极拳理于其中,太极情便油然而生,太极景也自然天成。演练者若练拳达到这个境界,演练起来,太极拳打得如同天花乱坠一般,神行变化,令人莫测,机关重叠,令人惊奇,身法娴熟,令人叫绝,此时正是,里面有情,外面生景。 太极景对演练者的要求就是打起拳来务必奇景无比,让外人观看之时,产生欢快舒畅。津津乐道,频频乐观的激情,就如同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炊烟飘绕的阳春三月去郊游,处处重柳娇花,层层山明水秀,令人触目兴怀,心旷神怡,有尽三百里嘉陵山水不足与比之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