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道士的其他首服 《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中有雷巾,云:“山中道士燕居之巾,野人冠服之属。古无网巾,戴之以笼乱发。各则护寒以裹其首,岂宜入朝堂见帝王而为礼哉?”大概是居山道士所戴的冠服(好比农民所戴的草帽,不适合出现在隆重场合一样),所以臞仙认为不适合戴之以见君王。《三才图会》中绘制了雷巾的样式。如下图。 西北还有包巾之制,我曾见道友收藏了这么一种包巾。和九梁巾、庄子巾不一样,包巾是软的,类似于荷叶巾,就是一块布。但是扎的方法跟荷叶巾不一样,大概就是古人所谓的唐巾,扎好之后效果也像(据孙善伟老修行说,西北道士戴包巾的,多是居山道士,怕在山上行走,头发被树枝之类的挂乱)。 太阳巾也有道友戴,一般是蓝色面料,里子是白色的。纯阳巾,类似于古代的儒巾,前后有幅,后面缀有两根飘带,全真道士戴的不多,一般是黑色的。正一火居道士,做道场的有戴绣金线的纯阳巾的,但是不多。网巾是明初道士所戴,明朝上至天子,下及士庶都戴的。而现在却很少有道友戴这个的。而今全真派道士满发的多戴浑元巾,新出家的和老修行,因为头发不多,一般戴庄子巾。以前正一派道士多戴九梁巾,最近几年也改戴庄子巾了。苏州一带的道友,则戴方巾,即明代的四方平定巾也。还有一种五梁巾,是港台一带道士戴的比较多,他们又称之为“科巾”,一般是做道场的时候戴的。前后飘一片,很有飘逸之感,类似于明朝的飘飘巾而有梁。下图中吕祖所戴就是五梁巾。 诸葛巾 忠靖冠 至于冠子,全真派高功一般戴莲花冠,配浑元巾,和古人冠巾一起用的制度近似。《学斋占毕》载:“然冠、履两事,反使今之道流得窃其所以,坚持不变。凡闲居则以巾覆冠,及谒见士大夫并行科开章,则簪冠而彻巾穿舄,是三代之制,尚于羽士见之。”只是古人把冠子放在了巾里面,不外露。而全真派的冠是外露于浑元巾之外的。另外我还听说,莲花冠上面的如意,只有在阳事道场才有,放焰口超度的时候,高功要把上面的如意摘下。经书不载,不知是否?正一派的高功,有的戴庄子巾,也有戴浑元巾上面缝一个小莲花冠的。另外尚有偃月冠、五岳冠、星冠等,很少看到有道人戴了。 笔者还要纠正的一点就是,偃月冠非全真道士所独有。全真派里有个传说,当年康熙赐了一锭金子给王常月律师戴,王常月真人将金子捏成了偃月冠的样子。于是很多道友都认为偃月冠是清朝才有的,甚至认为只有冠巾了的道士才能戴。其实不然,偃月冠,因其形如偃月,故有此名。一般以黄杨木制作而成,全真派相传有这么个典故,是当年康熙赐一锭黄金给王常月律师,王常月真人遂将此黄金,捏成偃月冠的形状,戴在头上,于是有些道士遂认为偃月冠是满清时期才有的。甚至说,只有冠巾受戒过的人才能戴偃月冠。此荒谬不经之谈也! 《遵生八笺·卷之十八》云:“竹冠。制惟偃月、高士二式为佳,他无取焉。间以紫檀黄杨为之亦可,近取瘿木为冠,以其形肖微似,以此束发,终少风神。若带唐巾汉巾,可以簪花。汉巾之制,去唐式不远,前折较后两旁少窄三四分,顶角少方。二制之外,皆非山人家所取。但五岳真形图,人当佩带,入山可拒虎狼,寻壑可远魑魅。”《遵生八笺》是明朝高濂所著,此足见在明朝的时候,就有偃月冠,士大夫戴之以出游,非道士之专用也。而偃月冠的出现时代,起码是在明朝或者更早。 三、道教的常服 现在流行的道士常服有,右衽小褂、右衽大卦、对襟小褂、浑元巾、庄子巾、九梁巾等等。而太阳巾、一字巾、荷叶巾,也有道友戴的。另外还有一种比甲,是对襟排扣,下长到小腿,前、左、右都开胯的,有点像军服,是为了方便骑马的。 《道书援神契·冠裳》云:“古者,士大夫皆有冠,但缨而不簪,唯弁冕簪缨。全夫子戴章甫冠,曰:‘吾长于宋,故冠宋之冠。’庄子曰:‘原宪桦冠藜杖,即桦皮冠也。《礼记》有侈袂,大袖衣也。道衣,其类也。唐李泌为道士,赐紫。后人因以为常。直领者,取其萧散之意也。” 《明史·舆服志》云:“道士,常服青。”《清规玄妙》云:“凡全真服色,惟青为主,青为东方甲乙木,泰卦之位,又为青龙生旺之气,是以东华帝君之后脉。有木青泰之喻言,隐藏全真性命双修之义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