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据《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其中提到道士的常服有:袍、鹤氅、裘、袄、半臂、抱肚、汗衫、短衫等。以下是明末容像和行乐图中的道袍款式。在明朝,道袍除了道士穿以外,也是士庶之人的常服。陆西星真人的传记说他晚年常穿道袍,就是就是这个款式的。而定陵也出土了道袍,足见道袍是明朝服饰的主要款式,上至天子,下至士庶都有穿的。只是道士所穿的道袍,有颜色的规定,而俗人的没有。下图是明朝士人穿道袍、戴方巾、系大带、着朱履的画像。 这个就是今天道士所穿长袍的来源。但是如今道士所穿的袍子,其实是明制道袍的缩水版。因为根据出土文物和文献考证,明制道袍有两片暗摆。这点汉服同袍撷芳主人,已经做了考证,明华堂也制作出了明制的道袍。如今我所看到,道友的道袍多是南岳阳裁缝所制的,自上而下,基本上是一样宽的,没有飘逸之感。这个类似于明朝的直裰,而不是道袍了。北京有的地方的道袍,自肚脐以下,约靠下边越宽,穿起来,会有许多褶子,据说就是道袍暗摆的演变。今天道士所穿的道袍,领子和衣服的颜色都是一样的,而古代道袍则允许有一些变化,那样衣服显得更有层次感。 道教之浑元巾取自于满清时期俗人的帽子 现在道友所穿的右衽小褂,则是古代的短衫。半臂小褂很少有穿的,金华赤松宫有道友穿,但是是对襟排扣的。其实半臂应该是直领系带的,而非排扣。武当有道士在白色小褂之外,罩蓝色或玄色披纱的,其实是古代之遗制,值得赞赏。武当又有一些习武之人,穿的长马褂的,则非道士之服也。至于对襟排扣的小褂,和浑元巾一样,是清朝马褂的改版。是满汉服饰互相影响,产生的怪胎。绝不应该列入道士常服之列,盖非黄帝之制也。 另外尚有衲衣者,本是全真道士七宝之一,如今也很少看到,只有少数一些老修行保留了。金华赤松宫有一件,是孙善伟老修行的,据说孙道长也是得之于其师父,衲衣很厚重,有利于云游道士的蔽寒保暖。(类似衲衣形制的服饰还有功德衣、水田衣,笔者另有专文介绍。) 今天苏州地区还保留着明制道袍的形制,袖子略有弧度,白护领。至于如今我们所穿道袍的三才领,或许是白色护领的演化和遗留。因为领子是比较容易破损的地方,古代棉布更是,所以古人在领子处都补上一块可以拆卸的护领。今道士谓之三才领或三宝领,乃附会之言也。 又有道士认为未传度者不可着道袍,笔者认为也是值得商榷的。因为自宋朝开始,就有士大夫着道袍的风气,因为当时宋朝几个皇帝在宫闱之内,都穿道袍的,明朝亦是如此。明朝道袍作为常服,上至天子,下及庶民,都可以穿,而不仅限于道士也。盖道袍不同于法服,属于道士之常服,保留古制,但无甚宗教意蕴。好比文革时期,国内都喜欢穿军装一样,也不定只有当兵的才可以穿。盖士大夫以喜好道家之散淡,又不能脱离世俗去林泉修道,故在家着道袍,以为慰藉,亦无不可。 四、道士之法服 《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冠服制度章》云:“黄帝见天人,冠金芙蓉冠,有俯仰于上,冠金星斗云霞之法服,执玉圭而前曰:‘帝劳心天下,为生民主,可谓德矣!’帝始体其像,以制法服,为道家祀天之服。”道教认为自己所穿之法服,是模仿天上仙真的衣服制作的,这点在《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中也有体现,云:“玉堂升境之士,身诣三清,非下界之职也。凡九色云帔,乃天师侍玉宸入室之衣,乃玉堂服也。”道教之法服,其实体现了道士的信仰与追求。 《道书援神契·法服》云:“古者祭祀,法服中有中单、敝膝、佩裳之属,今法服乃其流也。”大概道教的法服,源自于古代的祭服,这个论点是中肯的。因为早期道教法服的规制中有通天冠、远游冠、进贤冠者,其实就是古代王公的冠服,直到明朝,尚有戴者。 《三洞修道仪》记载有洞神部道士、高玄部道士、升玄部道士、三洞部道士、大洞部道士、居山道士、洞渊道士、北帝太玄道士和各类女冠不同的法衣,沿袭古代的上衣下裳的制度,有裳和裙的规定。 《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云:“道士女冠,若不备此法衣,皆不得轻动宝经。具其法服,皆有神童侍卫。正一法服,将军五人、力士八人侍卫。高玄法服,神童神女各二人侍卫。洞神法衣,天男天女各三人侍卫”云云。又云:“凡道士女冠,欲参经法,皆预备法衣,既告斋传法位讫,即须冠带法服,执简称名位,拜其本师,朝谒太上。违,灵官不附身,魂考五帝,夺算一千二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