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一种说法,说人应该不满,对于现实的不满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这种说法很容易受到涉世不深的青年人的响应,因为青年人大多都有追求,不满足于自己的境遇和现状;有追求,希望自己的境遇和生活更好。于是,他们也就相信不满就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不过,稍有涉世经验的人都清楚,世界上的人是各种各样的,他们的不满也是一样的,他们的理想和追求也往往是大相径庭的。所以,人的不满只是一种表面现象,问题的焦点是不满什么,为什么不满,也就是说,不满取决于一些更加深层次的东西,例如:人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个人品质,等等,等等。 有的道徒由于在世俗社会中追逐名利或者追求情爱受到挫折,因而进入道门。这些人中,不能说没有有才华和能力的人,然而因为他们追逐的欲望并未得到遏制,所以到了道门之中仍然自命不凡,不满师长,不满规戒,不满收入,不满晨钟暮鼓的道门生活,悲天尤人,牢骚满腹。这样一种“不满',只是他世俗欲望在道门中的反映。道门中,除了此人自己以外,恐怕没有人会赞成这种不满,或者认为这种不满会推动道门事业的兴旺发达。 有的道徒虽然没有明显的欲望追求,但是对自己的估价过高,自以为是,怀才不遇,总认为师长亏待了他,本观亏待了他,道门亏待了他。他们不满周围,不满道门,怪话连篇,搬弄是非,于是或者放荡不羁,不守规戒;或者颠三倒四,制造混乱;或者无事生非,作梗捣乱。这样一种“不满”,也是世俗欲望在道门中的反映。道门中,除了此人自己孤芳自赏以外,恐怕也没有人会欣赏它,或者赞成这种不满,更没有人会认为这种不满会推动道门事业的兴旺发达。 那么,这是不是说我反对一切的“不满”,不是。从“不满'到“满”,从“满”到新的“不满”,又从新的“不满”到新的“满”,生生息息,无穷无尽,那是天道的表现。月亮从缺到圆,又从圆到缺;太阳东升西落,由黑至明,又由明变黑;云彩由疏而密,又由密而疏,都是这样一种天道的“满”与“不满”的表现。社会由低级到高级,财富由匮乏到富足,也是这样一种从“不满”到“满”的天道的表现。人的从无知到成熟,知识由肤浅到丰富,也都是这样一种从“不满”到“满”的天道的表现。不满是天道,满也是天道,从不满到满以及从满到新的不满都是天道。问题是我们在这样一个天道运行之中,怎样认识和怎样动作。只有符合天道的不满和满才可能有益于自己,有益于社会和有益于道门。否则,其结果只能是害己害人。 现在的天时、地利和人和给了我们炎黄子孙一个机会,要迅速使我们国家奔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这就是天道。在这个天道循环之中,我们如果不满现状,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稳定社会,发展经济,这样的认识和动作就是替天行道。如果我们心怀不满,反对改革,妨碍开放,动荡社会,破坏经济,那么这种人的不满就不符合天道之运行,最终只能被天道所唾弃。 天道也给了我们道教一个机会,要恢复道教教化民众的功能,重修宫观,培训道徒,再开宗教活动,弘扬道教文化,这也是天道。在这个天道循环之中,我们不满现状,积极参与道教活动,弘扬道教,这样的不满也是替天行道。如果我们心怀不满,在教内沽名钓誉,争权夺利,制造混乱,贻误教化,那么这种不满也是不符合天道运行的,结果也只能被道教唾弃。 从这个意义上说,符合天道的不满,是与人与已有用的,可以成为一个人奋发向上,替天行道的动力。而不符合天道的不满,则是害人害己的东西,最终葬送自己,毁灭自己,并且给社会带来损失。 符合天道的“不满”是有“欲”的,但不是追求个人利益的“欲”,而是为国为民为教的欲。 不符合天道的“不满”归根到底是个人的“欲”。尽管在不同的人的身上,“欲”的表现有所不同,有的人是权欲,有的人是利欲,有的人则是食欲、酒欲、色欲等等,归根到底也只是为自己谋取一点蝇头小利。《道德经》早就教导我们:“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四十六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四十四章)。这些千古名言,都是我们所熟悉,也是告诫我们要克服乃至消除不符天道之“欲”的座右铭。 人们经常批评《道德经》这句话,说它会把人 “引导到消极退缩的道路上去”,似乎人们无不满、无欲就是一个“木头人”。其实这是缺乏分析的误解。生活在社会的人必然会有名利之遇,这是不可避免的。替天行道的人会有,逆天行道的人也会有。它们的区别就在于一个人的追求,体现在一个分寸之上。《道德经》就说到:“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四十四章)。由此可见,太上肯定了“名”,只是不能“甚爱”;肯定了“货”,只是不能“多藏”。能够替天行道的人,不满现状,做出成绩,但是他们不会甚爱和多藏,因为他们并不以名货为追求目标,当然他们不会受辱,也不会惹祸。一些追逐名利之欲的人,他们贪得无厌,不择手段,卑劣丑恶,越多越好,其结果只能被“名货”烧身。这些无耻之徒如果多能成为“木头人”,天下或许会更太平一点。 陈莲笙 (原载《上海道教》 1994年第4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