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其它 >

三代(尧、舜、禹)时期天人合一思想的规模

http://www.newdu.com 2018-01-02 道教之音 佚名 参加讨论

读《尚书》翻开《尧典》,除了认识儒、道两家所称“ 先王”或“先圣”的政治哲学思想,皆秉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的精神之 外,《尧典》所载帝尧为政的首先要务,就是“治历以明时”。所谓“历象 日月星辰,敬授人时”,乃是建立一个天人之间,互相关联的天道观念,确定天文与历 法的重要,以为顺天应人的政治基础。《舜典》所载帝舜就职的第一要务,便是继承帝尧未 竟的事业,以积极发展天文的研究,所谓“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因此进 而建立对天地,山川、神祇的尊敬,焚柴举燎,封禅四岳,从此建立天人关系的类似宗教信 仰。同时在人文方面,定器物,制律、度、量、衡,作刑法以辅助政治教化的不足。及至大 禹时代,社会文明渐趋进步,人心思想也愈趋复杂。所以在舜、禹禅让授受之际,即有如《 大禹谟》所载:“天之历数在汝躬,汝终陟元后。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 执厥中”,“可爱非君,可畏非民”等告诫的记述。由此而知,三代文化自 确定天、神、人三位一体的思想以后,后世儒家的天人合一学说,与道家人神同体的观念, 以及道教的敬天、事神等宗教仪式的建立,都是基于中国上古三代文明而出发,若加以神格 化,便形成为宗教思想,如加以人格化,便成中国的人文哲学,而且因此亦可了解中国文化 何以特别注重人生哲学的根本原因之所自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