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来,具有悠久历史及文化传统的中国发生了深 刻变迁,我们的祖国不仅在政治经济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是日 渐深入。扎根于中华沃土的道教,30年来,与祖国发展繁荣同辉,开创了新面貌,迈进了一 个新的发展时期。可以说,改革开放的30年,是古老的道教在完成积极蜕变之后走向新生的 重要时期,揭开了道教宫观建设、道教人才培养、道教文化弘扬、道教对外交流、道教服务 国家社会建设的新篇章。 一、落实政策,古观重辉 改革开放伊始,道教也被赋予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迎来了它的又一个春天。 在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指引下,从1981年中国道教协会向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提出开放 21座全国重点宫观,到21世纪初,全国诸多名山道观都得到了修复开放,道教事业健康发展 。一些落实政策情况比较复杂的道观,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也相继归还给道教,如四 川都江堰二王庙、成都二仙庵、上海城隍庙、陕西佳县白云观、江苏苏州城隍庙等,都恢复 了它们的宗教传统。同时在政府和社会善信及海外道教界的支持下,对北京白云观、福建泉 州玄妙观、湖北武当山、山东青岛崂山太清宫、陕西西安八仙宫、江苏苏州玄妙观,以及上 海白云观、钦赐仰殿和城隍庙等宫观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让信教群众有了健康整洁的活动 场所,使古老的庙宇再次焕发出新的光辉。 在这些宫观交还道教界开放使用并得 以修缮的同时,道教界人士的生活、住宿、工作条件也比过去有很大改善,广大信教群众精 神信仰生活基本得到了满足,信众心情舒畅。这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宗教政策得到了充分 的贯彻落实,也体现了道教界和全国人民共享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 二、培养人才,传承道脉 道脉的传承离不开优秀的人才,培养 一支道风良好、学识渊博、修养深厚的教职人员队伍是道教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1990年5月 ,中国道教学院成立,道教人才培养从此进入了规范有序的新阶段。学院先后举办了各类专 修班、进修班,学员有普通道士也有宫观负责人,教学科目既有道教科仪也有宫观管理,先 后共培养各类道教人才500余人。如今这些人才大多已成为各级道教组织的骨干力量,为道教 事业的健康发展,为道教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建设服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为了适应 新形势的需要,道教界愈加重视高素质、高学历人才的培养,到目前为止已开办了两届研究 生班,这些学员无疑会成为弘扬道教的中坚力量。 在办好中国道教学院的同时, 2005年9月,中国道教学院首届坤道宫观管理大专班在南岳大庙举办,这对于在全国道教徒中 人数占将近一半的坤道们来说具有重大意义。坤道班至今已经举办了两届,始终坚持学修并 进的优良作风,一批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宗教素质的坤道人才从这里走出。上海市道协从培 养当地教职人才的需要出发,开办了上海道教学院,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近年来,四川和 湖北又相继在青城山和武当山开办了青城山道教学院、武当山道教学院。 中国道 教协会在1999年8月六届二次常务理事会上专题研究了道教人才培养的问题,并形成了《道教 教育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根据这个《纪要》的精神,中国道教学院的师资力量得到了加 强,教材编写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完 善教制,道教的传戒和授篆活动也得到了恢复,中国道教协会先后制定和完善了《关于全真 派道士传戒的规定》、《关于正一派道士授箓的规定》和《关于对海外正一派道士授箓试行 办法》,把传戒、授篆活动纳入了健康有序的轨道。1989年11月在北京白云观、1995年11月 在四川青城山常道观、2002年8月在辽宁千山五龙宫举行了三次全真派传戒活动。1991年10月 在江西龙虎山为台湾及海外正一派道士举行了授箓传度仪式。1995年12月、2006年12月、 2007年12月,又在江西龙虎山天师府举行了国内正一派道士授篆传度、升箓仪式。传戒和授 箓仪式的恢复和规范化,既使道教的正常传承有了保障,也是纯正道风、提高道教徒宗教素 养、更好地为信众服务的重要举措。 三、研讨理论, 弘道宣教 30年来,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贯彻落实,随着社会上 对包括道教文化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以弘道宣教为目的的道教理论研讨与交流 活动也日益增多。 1987年,中国道教协会主办的《道协会刊》改版为《中国道教 》季刊,并公开发行,1999年又改为双月刊。二十多年来,《中国道教》已成为向国内外展 示道教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盛世修典,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从1997年开始,中国道 教协会联合学术界、出版界的专家学者,以明《道藏》为底本,对原《道藏》所收各种道书 作校补、标点、重新分类,并补充一批重要经典,编纂成一部新的道教经典总集《中华道藏 》。这是继明代《道藏》之后,首次对道教经书进行系统规范的整理重修,被学术界和道教 界视为中国文化史和道教史上的大事,被列入“十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 目。 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道协道教文化研究所先后与各地道协、宫观及学术 团体合作举办道教学术交流研讨会,围绕道教历史与文化、道教文化与现代文明、道教教义 思想的现代阐释等主题展开深入研讨。近几年,中国道教协会又分别在四川和江西等地举办 了不同主题的道教文化节。这些活动一方面繁荣了道教文化生活,另一方面扩大了中国道教 在海内外的影响。 2007年4月,以“和谐世界,以道相通”为主题的 “国际道德经论坛”在西安和香港两地举行,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道教界人士 和其他宗教界人士、专家学者、工商界人士、文化名流等共350余名代表出席了论坛,并对《 道德经》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有价值的阐释。此次论坛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全国政协 主席贾庆林发来贺信,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延东和董建 华先后到会致辞。国际社会对此次论坛也十分关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法国前总统德斯 坦、英国菲利普亲王等发来贺信。论坛的成功举办备受国际社会关注,说明随着改革开放和 对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道德经》以及道教文化的现代价值正放射出璀璨的光芒。 今年10月,中国道教协会在青岛崂山举办了“2008中国崂山论道暨首届玄门讲经 活动”,在对道教经典做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阐释和推动道教界恢复讲经传统方面进行了 一次有益的、成功的尝试。海内外道教界人士和专家学者150余人参加了这次活动,许嘉璐先 生莅会并发表了主题演讲。他说,时代需要道学道教,道学道教需要理论,理论需要创新, 创新需要继承。这也许是对这些年来道教的理论研讨工作最好的总结与鞭策。 四、兴办慈善,利益社会 道教素有济世利人、扶危济困 的优良传统。30年来,广大道教徒和信众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解决自养的同时举 办社会慈善公益事业,回报社会。 1993年,内地道教界和香港青松观、台北指南 宫共同举办“罗天大醮”活动,活动组委会把功德收入100万元人民币捐给了 “希望工程”。 1998年夏,我国南方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灾 害,当时出席中国道教协会第六届代表大会的各地道友纷纷解囊,共向灾区捐献人民币560余 万元。今年“5·12汶川大地震”,牵动着世人的心,也牵动着广大道教徒 的心。道教界慷慨捐助,共为灾区捐款捐物约合人民币2000多万元,表达了道教界爱国爱民 的真诚情怀。 2003年4月,中国道教界在甘肃民勤县建立了“中国道教生态 林基地”,治理沙漠,造福后代,截止2006年,已募集投入300万元资金。如今,生态 林已初见成效,已然成长为道教惠及社会的一片绿荫。 道教界关注社会、慷慨相 助的事件不胜枚举,更多的道教徒则是默默地为社会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广东揭阳的张崇 光道长,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收养了十几名弃婴,不仅担负起了抚养他们的重担,还为让她 们像正常的孩子一样上学受教育,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在发扬道教周穷济困、乐善好施的优 秀传统的同时也为社会分担着责任。 五、对外交流,弘扬文化 道教在祖国建设中积极发挥作用的同时,也开展广泛的海外交流和联 谊活动,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和维护世界和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1986年,中国道 教协会首次邀请香港道教联合会到内地参访。自此,内地和香港道教界的友好交流频繁。 1997年,香港道教联合会邀请中国道教协会组团参加了香港道教界举办的庆回归祈福大法会 。这些年来,大陆道教界加强了和台湾道教界的联系和交流,多次和台湾的中华道教总会、 台北指南宫、高雄道德院等道教团体和宫观庙宇举办文化、教务交流。2005年,大陆道教界 组成近百人的道教音乐团,赴台湾举办了“海峡两岸道教音乐会”,体现了两岸 道教同根同源、一家亲的血脉亲情。 在国际上,中国道教也积极地开展友好交流 活动。30年中,中国道教协会先后与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道教界人士、道教组织和道教学者 以及其他宗教团体建立了友好联系,派出100余个出访团,约850余人次,先后出访了16个国 家;接待了700余个来访团组,近10万余人次。中国道协还积极派团参加国际性宗教会议,在 环境保护、宗教对话、世界和平等问题上,表达了道教界的主张。先后参加了“世界宗 教与环境保护会议”、联合国“世界宗教和精神领袖千年和平大会”、 “亚宗和”、“世宗和”代表会、哈萨克斯坦“世界与传统宗教 领袖大会”等,积极呼吁宗教和睦、世界和平、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表达了中国传统 的道教文化对于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的东方智慧。 国兴教才兴 ,国盛教必盛。30年来,道教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虽历经风雨,却共享繁荣。为进一步推 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发展蓝 图,道教无疑仍将在这个进程中继续发挥自己的作用。道教界人士及广大道教徒深知任重而 道远。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努力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社会人群和广大信众等方面 做出新的贡献,以期与祖国一起,迎接一个又一个辉煌的30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