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二程哲学的异同变化及其对陆王心学的影响(2)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学术论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三)守约内求、何必读书与知识积累、内外结合 在方法论和认识论上,二程哲学之间的分歧也是明显的。程颢主张守约内求,忽视知识,程颐则强调积累知识,以求贯通,讲内外结合。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这对后世的朱陆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程颢明确提出守约,认为泛滥则无功。他说:“且省外事,但明乎善,惟进诚心,其文章虽不中不远矣。所守不约,泛滥无功。”(《程氏遗书》卷二上)守约的前提是省外事,也就是摒除对外界事物的认识,而内求于心。认为只要内求于心,便可进其诚心,而不违“中”的原则,并指出守约便是主敬,其要旨在近求于内,而不必远求于外。他说:“学者不必远求,近取诸身,只明人理,敬而已矣,便是约处。”(同上)程颢并强调心性不可外求。指出:“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知性便知天,当处便认取,更不可外求。”(同上)显然,程颢守约内求的思想排除了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知识积累。程颢曾说:“何必读书,然后为学?”(《程氏遗书》卷三)这种内求于心,不必读书的思想体现了程颢心一元论哲学的特点。
    与程颢不同的是,程颐强调知识积累和内外结合。要达此目的,就必须外求,向外探索。他提出格物致知说,把认识外物纳入格物穷理的范围。指出:“格,至也,如‘祖考来格’之格。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穷理亦多端:或读书,讲明义理;或论古今人物,别其是非;或应接事物而处其当,皆穷理也。”(同上卷十八)其格物的物既指性分中物,又指外物。程颐承认外物存在的客观性,主张通过格物来穷理。穷理则通过读书,应接事物等间接或直接地与外物相联系。这就具有某种外求的倾向,在外求物理的过程中,以认识内心固有的天理。故又具有内外结合的思想。
    程颐认为,格物穷理的过程,即是知识积累的过程。他说:“格物亦须积累涵养。”(同上卷十五)并指出:“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同上卷十八)通过日格一物,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掌握广博的知识,由积习达到豁然贯通,以认识天理。这与程颢守约内求,忽视知识,不必读书的思想迥然有别,而对后世朱熹一派产生了重要影响。
    质言之,程颢讲守约内求,不必读书,程颐讲知识积累,内外结合。这与他们的心一元论哲学与体用二分哲学的差异是密切相关的。正因为程颢具有融通合一的心一元论哲学倾向,所以他强调内求于心,不向外探求,轻视知识,不必读书。而程颐体用分二的哲学承认现象世界即物的世界的客观存在,所以主张通过探求外物、知识积累,内外结合,达到认识心中之天理的目的。程颢、程颐哲学的差异是十分明显的,这是在二程哲学基本相同基础上的差异,但也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了各自哲学的特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