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近代"国学"的"洋"与"土"(2)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人民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马一浮对国学的认识与胡适不同。他在《泰和会语·引端》一文中指出:“欲治国学先须辨明四点”:“一、此学不是零碎断片的知识,是有体系的,不可当成杂货;二、此学不是陈旧呆板的物事,是活鱍鱍的,不可目为骨董;三、此学不是勉强安排出来的道理,是自然流出的,不可同于机械;四、此学不是凭藉外缘的产物,是自心本具的,不可视为分外。” 
    马一浮认为:《诗》、《书》、《礼》、《乐》、《易》、《春秋》六艺即六经,与人们的心性紧密相连,“百姓日用而不知”,所以特殊。“故今日欲弘六艺之道,并不是狭义的保存国粹,单独的发挥自己民族精神而止,是要使此种文化普遍地及于全人类,革新全人类习气上之流失”。 
    马一浮的观点未必全都正确,但起码有一条值得我们深思:国学不是静止的死物,而是活生生的东西,是体现于“百姓日用”之中的;研究“国学”的目的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而是为了信仰,为了发挥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同时也为了丰富全人类的精神文化。 
    胡适与马一浮的争论,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近代产生于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欧美汉学即“洋国学”和基于中国本土的思想传统即“土国学”之间在方法论上的不同。“洋国学”提倡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习惯于把“国学”当作古代的旧物来“整理”,认为“中国文明不过是另外一个埃及或美索不达米亚”而已;“土国学”更注重中国文化传统内部鲜活的、具有时代性的精神内容,强调“日用”和发扬。“洋”、“土”之辩,也体现了研究整理国学之前的态度或观念的不同。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而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离不开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忘记民族文化的基本要素,忽视民族文化的内在生命力,就会对国家的文化软实力造成伤害。因此,从学术指导思想上对近代以来“国学”研究的种种传统加以认真清理总结,使“国学”研究沿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要求的正确道路健康发展,已成为文化领域一个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刘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