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 形上与形下决然分开的思路在学界颇有市场,但也有学者对此进行了切中要害的批评,他们认道的特性不是体现在所谓“超越的形而上”的方面,而是在于它的原发性、整体性和不可区分性,否则,又何从理解“道常无名,朴”,何从理解“复归婴儿”的境界。见叶秀山:《我读<老子>书的一些感想》,《道家文化研究》第二辑;郑家栋:《存有的召唤——简释<老子>的道与无》,《中国哲学史》1995年第3、4期合刊。 (2) 宗白华先生推崇泛神论的思想,他在给郭沫若的信中屡次谈到了这一点。他的诗《信仰》是具体的例证:“红日初生时,我心中开了信仰之花。我信仰太阳,如我的父!我信仰月亮,如我的母!我信仰众星,如我的兄弟!我信仰万花,如我的姊妹!我信仰流云,如我的友!我信仰音乐,如我的爱!我信仰一切都是神!我信仰,我也是神!”见宗白华:《艺境》,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第二版。比张载的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更进一步,而且有强烈的自我认同。这种“泛神论”是以尊敬、爱护以至于信仰的角度看待万物,从而体认其中的美和境。但是,当一神论占据了统治地位,当神脱离了“形而下”的时候,就会变得高高在上,蛮不讲理,乃至于独断一切。“处处留心皆学问”,“处处留心皆神妙”,对于“道”,也需要作如是观。 (3) 见王力主编:《古代汉语》,北京,中华书局一九九五年重印挖改本,第1472页;《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年7月修订本第209页。 作者:张丰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