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具世界级魅力的教育大师。2500年前首开私人办学先河,赢得3000弟子、72贤人、10哲的辉煌业绩。其教育魅力、除来自君子人格外,教育实践所潜含的科学基因,也是内在动因之一。 教育理念的普适性 “有教无类”教育理念、是科学基因第一元素。孔子之前,学在官府、贵族;孔子奉行“有教无类”教育理念:只要交上适当学费,都可来求学、享受大师优质教育资源;这就是孔子教育理念的普适性——享受教育、天赋人权。正如杨伯峻所译“有教无类”:人人我都教育,没有贫富、地域等区别。诚如孔子所自白:“自行束脩以上,吾未曾无诲焉”;只要能给我点礼节性见面礼,我从没不教诲的学生。孔子3000弟子,成分颇复杂:有像10哲与72贤人那样优等生,也有“朽木不可雕也”、“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差等生;在享有教育权这一点上,孔子是一视同仁的。孔子的大众化、平民化教育,吸引了丰厚的教育资源;“有朋自远方来”、“四海之内皆兄弟”,透露出如此隐性信息:当时,孔门私学、风靡天下;孔门弟子、遍及四海。另外,教育教育、育人至上。孔子施行“文行忠信”四教:文为智育,行忠信为德育;“文”侧重形式,提高学生读写能力;“行忠信”侧重品行、孔门弟子忠信为上,接近当代“德才兼备”培养标准。因孔子教育理念:瞄准大众化、平民化;培养目标:打造德才兼备的士子,故诠释了教育最本质特征——大众教育、育人至上。同时,拓展了广阔教育空间,满足了普通民众受教育诉求,发现、培育了一大批“精英”,使其“有教无类”平民教育,彰显出无限的生命活力。 教育选择的切合性 “贴近生存”的教育内容选择,是科学基因又一元素。孔门育人设计,除品学皆优外,还应兼一技之长;教育内容一定要切合学生生存发展需要。孔门培养路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即:立志于求道,依据于德行,凭借于仁义,游憩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六艺”即《周礼》所列:礼乐射御书数,为六种实用性技艺——行礼、制乐、射箭、驾车、写字、算术。孔子承传《周礼》教育内容,且更切合弟子生存发展需要:知行合一、瞄准适用。“六艺”另一解:诗书礼易春秋乐。《史记·孔子世家》云:“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文行忠信”是立足“塑人”,“诗书礼乐”是立足“做事”。孔子曾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伯鱼“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不学《诗经》,社交活动中不会交谈,不学《礼》,社交活动中无以立身。“孔门六艺”无论指“礼乐射御书数”,还是“诗书礼易春秋乐”,都是着眼弟子的生存需要,有很强的实用性。《史记·仲尼弟子》载:“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孔子3000弟子中,身通六艺者70多,都是有特异才能的人:德行:颜渊、闵子骞等;政事:冉有、子路;言语:宰我、子贡;文学:子游、子夏。 因孔子着力打造弟子们的德、才、技,选择切合生存需要的教育内容,故,走出孔门的弟子颇受各诸侯国青睐、重用。为将来更好地生存发展,天下好学之士,远道而来、共享孔门优质教育:有父子同学的、同宗结伴的、忘年之交的、善商重农的;孔门来者不拒,竭诚教化,以至于形成3000弟子的巨大“教育场”。 教育方法的多样性 “教亦多术”是“孔门教育”科学基因元素之三。 因材施教针对性:不同秉赋学生,施以不同教育方法,让每片树叶都呈现出闪亮绿色。子路与冉有请教同一问题:听到一件事,要不要马上去做?孔子对子路说:父兄在,不可如此;对冉有却说:可以去做。弟子公西华质疑,孔子解释说:冉有怯懦,故鼓励其进取;子路鲁莽,故劝导其避让。因材施教、各有所悟。 举一反三激导性:激发引导弟子联类想象、直接体验创造的愉悦。《论语·述而》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不到求懂还不懂时,不要开导;不到想说又说不好时,不去启发;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重复教导他。不仅要给学生“鱼”,更重要的是给予“渔”,使学生触类旁通、闻一知十。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学思并重互补性:学习不能被动接受,应尽快将知识消融转化为精神血液,以滋养创造活力。《论语·为政》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学习不思考迷惑无所得,光思考不学习空乏无所得;只有学思并重,以学滋思,以思促学,才是最有效学习方法。孔子还强调“学而时习之”,就是学与温习、练习结合起来,学、习并行、事半功倍。 内省外师自觉性: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身边教育资源、进行自觉的自我教育。《论语·学而》云:“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曾子是孔门高足弟子,一天做多次反省,以自我警示、强化自身的自律性。《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一定有值得我师从的老师。每个人都是一面比照的镜子,从镜子里可映照出自己的影子;吸收他们身上的优点,摒弃他们身上的缺点,随处开发自我教育的有效资源。 教育品格的愉悦性 “快乐教育”是“孔门教育”科学基因元素之四。 《论语·雍也》云:“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解读它不如喜好它,喜好它不如以它为快乐;让学生在身心愉悦状态下进入知境,我学习我快乐,我快乐我学习,让快乐、愉悦成为学习的原动力,这是孔子自觉追求、倾心打造的教育品格。 孔子与弟子关系有“师道尊严”的一面,但《论语》中展示出更多平等讨论、“各言其志”的一面;在平等、轻松、和谐气氛中,实施“快乐教育”。《论语·侍坐章》就是快乐教育的精彩定格,展示了孔子从容不迫、循循善诱的大师风范。孔子让学生谈谈各自的志向,当学生有点拘谨时,孔子以一个长者身份启发他们:不过是“各言其志”罢了,于是气氛渐渐和缓下来,以至子路“率而对曰”、冉有公西华谦和以对、曽皙从容畅想。孔子没有当场评论弟子所言,当“三子者出”后、在曽皙追问下,才委婉地评述了“三子者”各自志向,表现了师生平等互动和师长尊重学生,学生内心的愉悦不言而喻。 教育路径的开放性 “开放路径”是“孔门教育”科学基因元素之五。 教育路径开放性:一为接纳弟子来自“四海之内”、遍及八方诸侯;二为“课堂”不仅设在四堵墙内,周游列国、天下处处是课堂。 据《太平御览》引《皇览冢墓记》:孔子墓地上栽有数百种树,且大多是珍贵树种,鲁国世世代代没一人能叫出全部树名;因当时孔门弟子有很多“异国人”,各人都移植来本国奇异名贵树种,孔子墓地不但成为弟子们的人造林苑,且成为天下奇异名贵之树的“标本园”;由此可窥见孔子接纳生源的“开放性”,同时想象其“有朋自远方来”的喜悦之情。 孔子讲学“杏坛”不仅在“曲阜”,孔门教育实践基地是天下所有诸侯国。他带着弟子周游列国14年,随处讲习,随处教化,随处荐才。孔子离开曹国,到了宋国,与弟子们在大树下练习礼仪;直到宋司马桓魋闻知后砍伐其树,才不得已离去。在蔡国被人围于旷野,断粮七日,弟子情绪波动很大,而孔子非常淡定、讲诵弦歌不衰,利用一切机会与弟子学习、讨论、练习。周游列国途中,也不忘推荐弟子参与诸侯政事:推荐子贡出使楚国,支持冉有返回鲁国、带兵击退齐国入侵。孔门弟子很多在卫国从政,“十哲”之一的子路就战死在卫国。 总之,孔子是世界教育史上最富魅力教育家之一,魅力来自其富于理性品格的初始态科学基因:普适性教育理念、切合性教育选择、多样性教育方法、愉悦性教育品格、开放性教育路径。 孔子的教育魅力就是科学基因元素的魅力。 作者:王建堂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