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国博展出的“司母戊鼎”已经正式更名“后母戊鼎”。 但本月新学年开始后,记者从本市初中学生新学年使用的两个版本的历史教材上发现这件国宝级青铜器的新名字并没有被教科书“认可”。 今天上午,记者咨询中学历史学科教师得知,目前考试还是会以司母戊鼎为准,但判卷教师肯定会根据考题灵活评卷,考生写“后母戊鼎”也不会算错,考生不必担心。 发现 两版历史教材 均持原名未改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上册历史教科书,第26页介绍青铜文明的章节中,提到了“司母戊鼎”,并配有一张彩图。 该章节没有单独介绍“司母戊鼎”的文字,仅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的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等”的文字概括介绍了商朝的青铜器历史文明。 “司母戊鼎”的介绍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上册历史教科书上相对较多。在该教材的第47页“甲骨文和青铜器”章节中,不仅用文字介绍了“司母戊鼎”的外形、历史地位及出土和后期保护的故事,同时还配有彩图,彩图下方标注为“司母铜戊鼎”。 该版本历史教材还介绍了“司母戊鼎”名字的由来,其介绍:“因鼎的腹内铸有‘司母戊’三个字而得名。‘司’,是祭祀的意思;‘戊’,此处指商朝国王武丁的妻子。‘司母戊’这三个字的含义是:商朝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的鼎。” ●背景资料 后母戊鼎是商后期(约公元前十四世纪至公元前十一世纪)铸品,原器1939年3月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 据中国文物网记载,该鼎是已知的中国古代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鼎腹内壁铸有铭文,旧说认为其表示该鼎为祭祀母戊而作,故称“司母戊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