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成了时下小学生们最大的负担之一 供图/三子 原标题:两代人的奥数之痛 文/《青年周末》记者 张卓 “奥数教育对少年儿童的伤害远远大于黄赌毒甚至网瘾。”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杨东平在博客上对奥数的炮轰,掀起了媒体对奥数的重新关注。 在80后张旭的回忆中,奥数是一个毒瘤。因为它,她的“自卑史”拉开了序幕。如今,她的小外甥壮壮,又在重复着同样的痛苦。因为它,他眼神里充满着恐惧和胆怯。 张旭感叹,她上小学的90年代初,奥数还不过是数学尖子生的高考加分特权,没想到,现在的奥数已经成了“小升初”的重要筹码。 为什么扼杀天性的教育方式会被复制这么多年?甚至流传更广? 小战役 “现在上学,上哪所学校,是孩子一出生就要投入的一场战斗。” 5月25日,在北京海淀区学院路这个普通的居民院里,晚上7点是最热闹的时光,孩子们在停满汽车和自行车的院子里追跑打闹,家长们则难得有空坐在院门口聊天——最近谈话的主题是“小升初”,在这个小区周围盘踞着四五所小学和七八所重点中学,很多居民都是为了孩子上学才搬到学院路,“求学”永远是小区的热门话题——这点从小区门口贴满的“奥数培训班”、“小学英语一对一辅导”的小广告中可见一斑。 在院门口里聊天的家长里已经没有六年级孩子的家长,一个母亲告诉记者:“现在六年级孩子的家长都忙着给孩子择校,谁还有工夫来这里闲聊。” 找到张静时,她正招呼儿子壮壮别玩得太累,明天还有游泳班。张静是知青子女,20多岁才跟着爸妈从东北来北京,老公是在东北的同学,结这门亲事时,她的父母很反对。当时就提醒她,未来有了小孩子上学会很麻烦。 “我当时真没想过结婚跟孩子上学有多大关系,我们没钱,刚来北京时在中关村做电脑生意,后来在上庄买了一套房,等孩子要上小学了,才发现周围根本没好小学,只好托关系把户口转到了父母家,他们在学院路,附近好学校多。”张静摇摇头告诉记者,现在夫妻两个处于“两地分居”状态,张静带着孩子挤在父母家的一间小房子里,丈夫每天下班后回上庄的家,周末才能相聚,“现在上学,上哪所学校,是孩子一出生就要投入的一场战斗。” 张静是这个居民院里最普通的一个母亲,但正因为普通,才代表了那些在孩子求学路上千千万万心力憔悴的父母。壮壮三年级了,每周要上6个特长班,男孩掰着手指头告诉记者,周一是作文班,周二是科学,周三是奥数,周五是英语,周六周日是围棋和游泳。问他累不累,小孩子颇成熟地说:“那有什么办法啊,习惯了。”在这个院子里,孩子们差不多都从三年级开始报各类特长班,壮壮歪着头告诉记者,邻居蒙蒙上了8个班,多上了钢琴和萨克斯。 “没办法,小升初的战役要从三年级就打响。小升初不统考,很多家长为孩子能进好中学,发疯地带孩子去考证报班。”张静告诉记者,“你不报班,别的孩子都报班,等于你的孩子少学了。” 壮壮的班里有50多个学生,100%的孩子都报了特长班,只报两三个特长班的学生是少数,像壮壮一样报4至6个特长班是普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