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教育研究 >

科举制度的文化意义探论(3)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佚名 参加讨论

    首先表现在对正规的学校教育制度的影响。科举制度真正取得发展是在唐代,而恰恰从唐代开始,科举制度开始对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与教育也产生非常密切的联系。与科举制的发展相一致,在唐代,从中央到地方有一整套相对完备的学校制度。主要受科举制度的制约,唐代的教学管理制度也不断完善。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方法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内容与方法。如唐代因进士科有时务策考试和《昭明文选》的内容而形成了相应的“策学”和“《文选》学”的课程。此外,教学评价制度也直接与科举制度挂钩。如按照唐代国子监的规定,生徒学习若不能科举及第便是无成,只有及第登科才算学习成功,而对教师的考核标准也是看其培养学生的科举及第率。
    其次,科举不仅与正规的学校制度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且与书院教育制度也结下了不解之缘。书院教育制度形成于唐,完善于宋,与理学、朱熹的讲学有密切关系。书院作为官学的补充,二者是一种逆向选择的关系,即官学衰而书院兴,官学兴而书院衰,而科举则是这块翘翘板上的一个支点。即读书士子可以通过中央和地方官学仕进,对书院就不再热心,书院随之而衰;当战祸逢起,国力衰微,官学废驰,书院即应运而起,并承担起养士以应科举之任,其教学从内容到形式都与科举关系密切。总之,自科举制度确立,围绕着科举考试而组织教学也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趋势,“从事举业时文的书院,即使在人们不断的批评之中,仍然还是占了绝大多数,历朝历代,概莫能外,论者直指为书院变成了科举的附庸”。
    世界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和“坚船利炮”敲开了闭关自守的古国大门之后,以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学说和自然科学为内容的新式学堂开始在中国建立。正是科举制度对教育深刻影响的顽固存在,以至于形成了晚清政府发展新式学堂的强大阻力,晚清政府从不得已而实施教育改革,直至最后完全废除了科举制。时至今日,人们仍把极其功利的应试型教育归咎于科举制度,而围绕高考制度改革的种种论争却又不约而同地向科举制度寻求“答案”。
    三、文化应成为科举制度研究的应有视阈
    科举制度不仅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事实上与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已相互融汇难以分割。科举制度本身无疑是中华民族长期演进中凝聚起来的制度文化资源,对中国社会诸制度的影响显而易见,它在我国社会制度结构中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对我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社会生活的运行均起着调节作用。正如有学者所言,科举制度之废除“不仅仅是一个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制度的消失,而是还意味着一种起始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社会形态(等级社会)的终结”。正因为如此,文化应成为科举制度研究的应有视阈。
    (一)从文化传统层面深入挖掘科举制度,有助于解决我国长期面临的文化传承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的文化讨论和实践争鸣一直没有脱开传统与现代、先进与落后、中西文化孰优孰劣的二元论思维模式。清末科举制度的废除对20世纪中国文化的演进产生了多重文化效应,乃至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进程与走向。因此,从文化传统的角度分析科举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及现实价值,对于我们突破中国文化研究的二元论思维模式也不无补益。此外,科举文化主要以制度形态表现出来,并对我国社会诸制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借鉴文化学研究的相关成果,在深入研究制度文化在文化系统中地位与功用的基础上,挖掘科举制度的文化资源,分析科举制度作为制度文化对于我国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影响,对于目前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启迪作用。
    (二)从观念与价值层面剖析科举制度。有助于我国新时期的文化建设
    文化之核心就在于其价值观念的影响。价值观念形态的文化是长期演化的结果,不可能在短期内经过社会选择而改变,并且它处于隐蔽的、潜在的层面,对人的行为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的古代文化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的延续数千年不断的文化,古代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在两千年间大体维护统一的广大疆域的国家,科举制度的文化功用不可磨灭。同时,科举作为文化是历史演化的结果,从而“富有‘持久’、‘内稳’、‘兼容并蓄’的文化特性,以及强劲的延续力、认同力和适应力,即使其原居社会形态已崩溃,亦能为人们所认同,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融合、转化、甚至异样再生,给个性化的社会成员以心灵或思想上的统摄影响”。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剖析与弘扬科举制在长期实行中在社会中得到强化的价值观念,如注重公平竞争,贤能治国等,对于我国新时期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科举制度研究的文化视角有助于“科举学”的学科建设
    近几年来,科举制度的研究逐步成为学术界的热点,“科举学”也提到了议事日程。刘海峰教授不仅首创“科举学”,而且在“‘科举学’的世纪回顾”一文中梳理了科举研究的进程,概括了科举研究的热点。他认为在科举研究中,影响较大、讨论较为集中的重要问题为以下几个方面:科举起源之争、科举革废的影响、科举与社会流动的关系、八股文的评价问题以及科举制的功过得失。笔者赞同刘海峰教授的观点。目前的科举研究要么偏重于历史考证,沉迷于历史浩瀚的长河之中;要么集中在研究科举制的功过得失上,拘泥于“论从史出”,在科举之“用”上下功夫。显而易见,目前的研究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缺乏必要的统合,也影响了科举研究的学科整合。鉴于目前科举研究纷繁复杂的态势,从文化视角研究科举制度,有利于促进“科举学”的学科建设。
    不可否认,虽然科举由于其作为历史的存在更是历史学的近亲,当代的科举学也指的是“研究中国及东亚国家历史上科举考试制度及其运作的历史的学科或学问”,但是,历史不仅仅是关于过去的真实的故事,“史学家强调,应基于对文化的深层情境知识而去利用各种档案文献”。历史研究与文化的联姻以及科举本身的文化特性决定了,科举学学科建设的文化定位将赋予科举学作为一门学科而发展的广阔远景。无论是就目前文化研究热的大环境而言,还是就科举本身所具有的文化的广博性而言,科举学学科建设的文化定位都是必要和可行的。这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科举,而且科举文化的研究成果亦将是对文化事业的一大贡献。目前学界已出现了“科举文化”之说。何谓科举文化,从概念界定的角度尚无定论,但把科举与文化结合在一起其本身就包含如下两个方面的重大意义:第一,科举制度作为一种文化的事实已被人们所接受;第二,当我们思考科举学的发展与建设问题时,不能忽视科举制度的文化特性,文化应成为科举研究的应有视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