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我都考不上,我不成废物了吗?”这样的话,出自一位年仅6周岁的孩子嘴里,不由人心酸。日前,一则名为《儿子没考上小学》的帖子在杭州一热门论坛引起众人关注,其中折射的家长择校问题,更引发家长热议。(5月5日《浙江日报》) 尽管教育部门三令五申实行小学、初中划片招生、就近入学,但眼下许多地方的“择校风”却依然劲吹。这不,网友“f17”发帖细述了他陪儿子参加民办小学入学考试过程。一个月来,他每天都陪孩子学习加减法、智力题、自然知识等。包括“树高6米,小熊从2米高处开始爬树,他每次向上爬2米就要往下掉1米,要爬到树顶,问他要爬几次”这样的难题。因为孩子进步不够快,还急得直骂孩子“笨蛋”。临到考试那一天,全家更是如临大敌,奶奶6点多就赶往学校排队,而学校里早有家长4点钟来排队了。考完试发现没录取后,儿子开始不停地自责“小学我都考不上,我不成废物了吗?”“要是公办小学我也考不上,怎么办?”“f17”说,他分明感到“儿子无忧无虑的童年就这样远去”。 其实,像“f17”的遭遇并非个别现象,其它城市也不同程度存在。跟“f17”儿子一样,哭红了眼,说自己笨的孩子也不在少数。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小学生说自己是废物,是笨蛋”不正常现象,关键是好的制度成了废纸。该反思的不是小学生而是地方政府及其教育职能部门和我们的家长。 近年来,虽然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了一些禁止“择校”的政策规定,但由于各类学校教育资源事实上的不平等,这一纸禁令并未能解决城市中小学教育多年来面临的“择校”难题。“哪个家长会心甘情愿让自己的孩子到教学质量差的学校上学?”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在教育资源严重不平衡的情况下,靠行政命令禁止居住在教学质量差的学校区域的学生跨区‘择校’,这同样也不公平。”更何况,当前一些地方表面上看,教育政策似乎被严格执行了:过去那种组织片外学生进行入学考试的现象不见了,招生人员往往一口回绝“择校生”。而实际上一些择校指标却暗地里成为某些“关系户”的“自留地”。这些“关系户”是谁?很多是那些天天喊着严禁择校的领导干部。 殊不知:在这样一个利益链条上,政策规定几乎成了一纸空文。特权加剧了教育不公平,那些享有特权的人成为“择校风”蔓延的推动者。正是这种不正之风降低了公众对平民教育的信任。作为负责任的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对一些人利用特权搞不正之风的查处力度,真正做到令行禁止,还教育一片净土。同时,要在扶助薄弱学校上下功夫,为孩子们接受公平、公正的教育提供保障。另外,家长也要放宽松点,别把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更没必要让孩子提早承受择校压力。正如一位网友所说:孩子小学读书不一定非名校不进,还是就近为好,既方便又安全,毕竟小学阶段,学习习惯和兴趣才是最关键的。真心期待全社会共同给“择校热”降降温。这么做,不仅对各方得利,而且从长计议,也有利于匡正社会的不正之风,推进和谐社会进程;同时,也有利于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刘纯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