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永福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康熙任命福建水师总兵施琅(泉州人)及朱天贵、吴英(均莆田人)诸名将进军台湾海峡,得莆田湄洲妈祖的神功呵护,全师顺风蹈海,一鼓凯歌,使台湾宝岛回归祖国的怀抱。翌年(1684),清廷在台湾设立台湾府。为了在台湾兴学助教,又于康熙二十四年(1687)设了儒学。 康熙二十六年(1687),台湾学子开始参与福建乡试。同时,兴化(莆仙二县)教官和童生相继入台。此后,莆田县人林弼(康熙十一年即1672年拔贡)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至三十八年任诸罗县教谕;陈王捷在台湾县学;林宸书(岁贡)于康熙三十年(1691)至三十三年任台湾县教谕;林逢秋、陈慧在凤山县学。 康熙四十四年(1705),莆田人福建水师提督吴英在台南安平建东安坊书院。此后,清廷规定,凡寄籍台湾的学子要20年后才能入籍应考。康熙末年到雍正初年,台湾人江琳任莆田县教谕;丁莲由兴化府教授调任台湾府教授。 雍正五年(1727),闽浙总督高其倬奏准取消内地学子寄籍的年限,规定凡在台湾有田有房者均可参试。莆田县贡生陈氵睿发、陈桧堂与陈云从,便分别寄籍在诸罗县学与台湾府学。莆田人俞荔(雍正二年,即1724年进士)主持台南海东书院,首创进士掌教台岛,大振台湾文风。兴化府知府张嗣昌升任台湾道时,于雍正十二年(1734)决定台湾番社设社师教番童,由各县学的训导按季考察教学质量。随后,不少莆田人入台教学。其中有:林炯(康熙末举人)于雍正十年(1732)至十二年任彰化县教谕;王时升任诸罗县训导;(一作李时升,岁贡,乾隆元年(1736)任诸罗县训导。待考。)黄天球在彰化县学;陈藻相继任台湾县教谕、淡水厅训导。同时,台湾人贡生林卒冈、施士景相继任兴化府训导。还有兴化官员调任台湾的,如曾曰瑛,由 兴化知府调署彰化县、后任淡防同知,改义学建彰化的白沙书院等是。 乾隆二十年(1755)后,莆田人入台任教的有:唐山任台湾府教授;林霈(举人)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任台湾凤山县学教谕;柯其辉任台湾府训导;黄金章任彰化县教谕。莆台两地调任的有:尤垂青由兴化府教授调任台湾府教授,陈应琦历任兴化府、台湾府教授与凤山县教谕;吴芝圃历任兴化、台湾 在“康乾盛世”中,清廷对台湾的兴教助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兴化(莆田)与台湾两地教育、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