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清朝 >

为何晚清反教豪强率400族人信奉天主教?(2)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凤凰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最开始的时候,大刀会以"保卫身家"为口号开展收徒练武活动,参加的只有数十人,后来在协助官军剿除盗匪活动中立下功劳并日益壮大,随着徒子徒孙的不断加入,后来入会的成员竟发展到十几万人,光曹州府就有五万人,河南、安徽等地人数少一点,就徐州一带也有两三万人。
    大刀会是以教习金钟罩武术为纽带的武术性组织,他们在活动的时候有一定的仪式。据江苏徐州道阮祖棠的报告,说大刀会"其习法时,贫者不收贽仪(学费),有力者以京钱六千为贽,夜半跽而受业,燃灯焚香,取新汲井水供之。以白布画符,其符鄙俚不经,有'周公祖,桃花仙,金罩铁甲护金身'等字样。传艺者并不能书,或不识字,多遣人代书之。另授以咒,诵咒焚符,冲水令其跪饮,即于灯上吸气遍吹其体,复以砖、棍排击之。诵咒三夜即能御刀,谓诵久即火器亦不能伤矣。大致略似运气之法,气之所至,猛击以刀可以不入,而稍一顿挫,则仍饮刃也。愚民无知,惊为神术"。
    从这段记载来看,大刀会有几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入会有资格限制,有钱的要交学费兼入会费京钱六贯,贫穷的可以不收;二是行事神秘主义,他们习武往往在夜半时分,仪式也很神秘,包括诵咒焚符等;三是有固定的崇拜对象,要拜真武神、周公祖、桃花仙和铁甲仙等;四是练习的武术属于硬气功的一种,目的是能够排刀排枪,乃至刀枪不入。
    大刀会最大的特点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便是金钟罩。金钟罩取"金钟罩体"之意,本是一种古老并带有一定迷信色彩的硬气功,在华北一带流传已久。在历史上,有不少反清的秘密教派争相传习金钟罩武术,如1774年发动起义的清水教和1813年发动起义的天理教等,他们当中便有不少人练习金钟罩,并声称通过吞食符箓,做功运气,就可以不怕刀砍棒打,能抵御强大外力的袭击。
    当然,除了金钟罩之外,大刀会也会练习普通的拳棒和刀法枪术,其会员普遍携带的大多有大刀和红缨枪,这也许是"大刀会"名称的来源(正如上一章提及的长枪会)。
    大刀会的兴起和当地的环境与不稳定的局势有很大关系。鲁西南地区特别是曹州府(今菏泽地区)一带,因为地处数省之交界,官府管辖困难,加之这里的人脾气火爆好斗,当地习武成风,正如某传教士说的,"他们令人畏惧,因为他们具有喜好寻衅的气质和好斗倾向,争吵、喧闹和械斗是山东每天都有的事情,特别是在曹州府"。和鲁西北地区不同的是,这里有一个比较强大的富豪士绅阶层,这可能和这里的私盐贩运及鸦片种植有关。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这一地区的鸦片增长极为迅速,与之临近的徐州府也有近十分之一的土地用来种植鸦片。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刊的《单县遵札议办团练章程》中或许透露了当地治安混乱的部分原因:"单境富裕不如曹(县),然在同郡县中,终为殷实。惟富者连阡累陌,多至数百顷,贫者无立锥。其富民惟务修夏室,建石坊,……不知义举。……有力之人,视贫族贫戚贫邻皆如路人,平日尺布斗粟,不通假贷,待佃户雇工尤刻。……为富不仁,激而生变,……(无地者)闻为贼之乐,安得不生歆羡"。
    孔子在《论语》中说:"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这句话用来解释当时鲁西南地区的治安问题最为恰切。由于贫富差距急剧扩大,富豪大户的土地"连阡累陌,多至数百顷",而贫穷的农民却几无立锥之地。更有甚者,这些富人对穷人毫无怜悯之心,视同路人,为富不仁,加上当地的风气好狠斗勇,孔子说的"两乱"条件,在这里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鲁西南地区一向就不太平。在太平军和捻军起事的时候,有一个名叫长枪会的组织从当地的团练中脱颖而出,甚至一度发展到与当地官府相抗衡,而在1876年山东大旱的时候,有个名叫朱振国的人趁机宣称自己是明朝皇室之后,率领很多灾民揭竿而起。可惜的是,后来因为当地下了一场透雨,许多参加起事的人一个个都散伙回家种田去了,朱振国的起义也随之失败。
    进入十九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后,鲁西南地区的匪患也是愈演愈烈。和梁山伯好汉们不一样的是,这些盗匪结股成队,使用新式快枪并大都骑马,来如风,去如电,机动性强,杀伤力大,可谓是真正的山东"响"马。尽管清廷连续发布上谕,严饬山东地方官员大力剿捕,但盗匪却越治越多。1894年7月间,一股盗匪在抢劫巨野县龙堌集的时候,竟持洋枪击毙清军十几人,可见该地盗匪问题的严重性。再比如大刀会兴起的单县,当时记载称"抢窃案多或千余起,少亦数百起","单境遍地是贼"。
    治安情况的恶化,主要责任在山东及其临界各省的地方政府,这也证明了当地官府对地方上控制能力的弱化。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地区,加上如此恶劣的治安状况,那些毫无防备的乡民们不再相信地方官府,他们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由此,像大刀会这样的组织便应运而生,这和当年为协助官军剿除捻军等义军而兴起的团练及长枪会有着相通之处,历史总是变换着面目重演。
    最开始的时候,大刀会并不敢公开活动,这似乎与当年长枪会造反的历史有关,"官曹地者讳言团练"。但是,当地官府放弃地方团练组织的后果便是盗匪的日益增多,特别在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以后。由于战火波及山东,前方战事吃紧,曹州镇总兵王连三的防营也开赴前敌。在地方上陡然失去了防营的震慑力量后,以岳二米、段二瞎子、谢五瞎子等被当地人称为"杆匪"的盗匪们更加猖狂,他们竟然成群结队的招摇过市,在光天化日之下公开抢劫。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