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世纪60年代以后,清朝开始筹建近代海军。同治二年(1863年),曾花费107万两白银通过总税务司英国人李泰国从英国购买了8艘轮船,由一名英国海军上校阿思本招募600名英国海军官兵,并率领来华,这是一支有很大特权的“中英舰队”,最后,发现上当的清政府决定予以遣散,白白耗费了67万两银,却一无所获。同治五年 (1866年),清政府创办了马尾船政局,自制兵轮,筹建海军,被称为“中国海军萌芽之始”。同治八年(1869年),造出了第一艘轮船“万年青”号,至同治十三年(1874年)造成轮船15艘。同时,江南制造总局也开始自造轮船,到同治十年(1871年)造成兵船6艘。但造船价格昂贵,旦多系旧式,因此清廷又采纳向外国订购军舰的建议。光绪元年(1875年),北洋和南洋分别向英国订购了共8艘炮舰,命名“龙骧”、“虎威”、“飞霆”、“策电”、“镇东”、“镇西”、“镇南”、“镇北”;与此同时,广东、福建两省也从英、德、法、美购进了一些军舰,准备在十年内建成“南洋”、“北洋”、“粤海”三支舰队。 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福建海军在马尾受到毁灭性打击,清廷遂集中力量加强北洋海军的建设。光绪十一年(1885年),李鸿章从德国订购了“定远”、“镇远”两艘7000吨级的铁甲舰和“经远”、“来远”两舰,又从英国订购了“致远”、“靖远”两艘巡洋舰。10月,设海军衙门,以醇亲王奕譞为总理海军大臣,奕劻、李鸿章为会办大臣,善庆、曾纪泽为帮办。至光绪十四年(1888年),北洋水师正式成军,拥有铁甲舰、巡洋舰、炮舰、运输舰、通讯舰、鱼雷艇共25艘。北洋海军以丁汝昌为海军提督,在威海卫设立海军提督衙门,聘请英国海军军官琅威理为总教习,刘步蟾、林泰曾分任右、左翼总兵。整个舰队编为中军、左翼、右翼、后军四队,中军有“致远”、“靖远”、“经远”三艘巡洋舰;左翼有“镇远”号铁甲舰,“来远”、“超勇”两艘巡洋舰;右翼有“定远”铁甲舰和“济远”、“扬威”两艘巡洋舰;后军有海岸炮舰6艘,鱼雷艇6艘以及练习舰3艘,运输船1艘。官佐定员为海军提督1人,总兵2人、副将5人、参将4人、游击9人、都司27人、守备60人、千总69人、把总99人、弁兵4000人。 北洋舰队的操练制度是平时小操,每月大操。入冬后,南下与南洋、广东水师合操。每隔三年,由钦差大臣会同北洋大臣出海检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