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策零之乱 雍正五年(1727年),策妄阿拉布坦死,其子噶尔丹策零继位,在沙俄支持下继续叛乱。雍正帝决定坚持康熙朝平准政策。雍正七年(1729年),清廷两路进军,西征准噶尔。三月,以内大臣、三等公傅尔丹为靖边大将军统北路军23000人进屯科布多,以川陕总督、三等公岳钟琪为宁远大将军统西路军26000人进驻巴里坤,准备第二年会攻伊犁。时,噶尔丹策零以献罗卜藏丹津向清朝乞和,雍正帝决定暂缓出师,召傅尔丹、岳钟琪回京议事,西、北两路军事由提督纪成斌、副将军巴赛分管。雍正八年(1730年),噶尔丹策零乘清军不备,袭击科舍图,清军经七昼夜苦战方才击退来敌。雍正帝不得已,再命傅尔丹、岳钟琪返回前线,统军西征。 雍正九年(1731年),噶尔丹策零派大小策凌敦多布领兵三万进攻北路清军,并派人到傅尔丹军前诡称噶尔丹策零有前队千余人屯博克托(位于科布多西),若出兵袭击,可破此军。傅尔丹信以为真,派万人出袭。大小策凌敦多布以少量兵力和牲畜在博克托岭引诱清军,而将主力二万人埋伏于和通泊(位于科布多西二百里)的谷地中,待清军前锋四千余人全入埋伏圈后,叛军伏兵四起,乘高俯击,全歼清军前锋,转而东向,进攻清军大营。傅尔丹且战且退,于七月初退还科布多时,仅剩人马二千,十四名将领战死,丧师四万。当北路清军遭围之际,西路军岳钟琪见驰救不及,乃派兵西攻乌鲁木齐以分敌势,但因敌军击败北路清军后迅速回救,此计未生效。 和通泊大败后,傅尔丹降为振武将军,清军以顺承郡王锡保为靖边大将军;自科布多移防察罕庾尔(位于科布多东南二百里),以大学士马尔赛为抚远大将军,屯驻归化城,加强防御。 和通泊大胜后,噶尔丹策零日益猖獗,雍正九年(1731年)九月,他命大小策凌敦多布取道阿尔泰山南麓,沿额尔齐斯河谷东进,侵犯喀尔喀地区。 锡保命喀尔喀蒙古副将军亲王丹津多尔济及额驸、郡王策凌领兵邀击,在鄂登楚勒河大破准噶尔军,小策凌敦多布率残部逃往喀喇沙尔(今新疆焉耆),大策凌敦多布移营西里山。 雍正十年(1732年)七月,噶尔丹策零亲率三万大军,绕开科布多、察罕庾尔清军大营,取道阿尔泰山南,进至杭爱山,抢掠喀尔喀最大的活佛和封建主哲布尊丹巴胡图克图的辖地,结果一无所获。当时噶尔丹策零侦知额驸策凌率军赴本博山,便突袭其塔密尔(今蒙古车尔勒格西南)营地,掠走全部牲畜和家属。策凌闻讯,激愤异常,立即征调喀尔喀各部蒙古兵二万东向驰救塔密尔,一面急报锡保,请求派兵夹击。策凌军在夜半由间道逼近准噶尔军军营,翌日黎明,率兵从山上突然冲下,噶尔丹策零军毫无准备,仓惶迎战,向东南大败而去。策凌军紧追不舍,直至杭爱山南麓的额尔德尼昭(又称光显寺)。这是个西面临河,东南靠山的谷地, 道狭不容大众,又横亘以大刺嘛寺,兵无走路。 ①策凌率先派人据山扼险,设下伏兵,在河北岸派少数满洲兵诱敌,而将劲旅万余人埋伏在山侧。日暮时分,叛军追逐满洲兵蜂拥而至,策凌率伏兵乘势冲出,叛军大部被歼,其残部沿推河而逃。 策凌一面紧追,一面急告沿途将领截击准军。但扼守拜达里克河一线的绥远将军马尔赛按兵不动,致使噶尔丹策零得以率残部西逃走脱。额尔德尼昭之役给准噶尔分裂势力以沉重打击。事后,雍正帝赐策凌超勇亲王的封号,授定边左副将军之职,驻科布多。马尔赛以贻误军机罪被斩。 此时,西路大将军查朗阿亦屡破叛军。噶尔丹策零损失惨重,遂向清廷求和。雍正十二年(1739年)七月,清帝决定议和。翌年,清廷批准了西、北两路撤军的计划,只留少量兵力驻防。乾隆四年(1739年),清政府最后同噶尔丹策零达成协议,确定以阿尔泰山为准噶尔与喀尔喀的分界线。此后,清政府与准噶尔部割据势力的和局维持了将近二十年的时间。 (三)收复台湾和统一台湾的战争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新石器时代,台湾和大陆就有共同的文化联系。汉代,台湾、澎湖列岛被称为夷洲或澶洲。宋朝时,台湾及澎湖列岛归福建泉州晋江具管辖。嘉靖年间,明朝在澎湖设巡检司,驻军设防,保卫台湾及其周围岛屿。十七世纪,欧洲殖民者在亚洲积极进行侵略活动,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时,荷兰殖民者就以贸易、通商为名对我国沿海地区进行袭扰。天启二年(1662年),一度侵占澎湖,后被明军赶跑。天启四年(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台南地区,并在那里修建台湾城(即热兰遮城,今安平)、赤嵌城(即普罗文查城,今台南)。崇祯十五年(1642年),荷军在台湾北部击败西班牙殖民军,霸有整个台湾。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后,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激起了当地人民的英勇反抗,特别是顺治九年(1652年)郭怀一领导的反荷斗争,规模影响很大。但这些起义先后遭到了镇压,台湾人民急切地盼望祖国大陆派兵驱逐外国侵略者。 1。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战争 收复台湾的历史使命是在郑成功手里完成的。 郑成功,原名森,字明俨,号大木,福建南安人,郑芝龙长子,中过秀才。隆武政权建立后,他颇受唐王朱聿键赏识,赐姓朱,改名成功,为御营中军都督,时人多敬称他为 国姓爷.郑芝龙降清后,郑成功苦劝无效,遂率部拒降,于顺治三年(隆武二年,1646年)十一月,在广东南澳举义抗清。先奉隆武后奉永历年号,两三年间,他的力量迅速壮大,先后攻占了同安、海澄、泉州等沿海地区,在金门、厦门建立起抗清根据地,成为东南沿海地区最大的一支抗清武装力量。此后,他一度经略闽浙沿海,势力扩大到广东的潮州、潮阳、惠来、揭阳,福建的漳州、泉州等地。顺治十四年(永历十一年,1657年)起,郑成功连续三次举师北伐,皆受挫而回。顺治十六年(永历十三年,1659年)五月,为牵制清军对西南永历政权的围攻,郑成功率领83营17万水陆大军,第四次北伐,郑军过舟山,攻崇明,破瓜洲、占镇江、包围南京。另遣张煌言部沿江而上,收复徽州、宁国、太平等四府三州二十二县。但郑成功顾虑到南京城坚,难以骤下,遂围而缓攻,在长达12天时间里,郑军没有采取重大军事行动,反而 释戈开宴,饮酒捕鱼为乐 ①。七月二十三日,清将梁化凤利用郑军懈怠,猝袭前营,大败郑军。随后,数万清军倾巢而出,分兵六路,向郑军猛攻。 郑成功屡战失利,仓促退出长江,返回厦门。郑军南 返后,张煌言军也全部覆没。 北伐南京失败,战将死14人,兵员伤亡过半,给郑军带来巨大损失,加上此时永历政权已覆,各地抗清斗争趋于低潮,郑军军心动摇,叛逃投诚事件层出不穷。清军从各地调集重兵入闽,金厦根据地日益危急,随时都有可能被清军攻破,郑成功的处境非常困难。顺治十六年(1659年),原郑芝龙旧属、时任荷兰东印度公司通事的何廷斌来到厦门,向郑成功呈献了台湾地图、赤嵌城木制模型以及荷军的兵力部署情报,竭力劝说郑成功收复台湾。 为继续坚持抗清斗争,郑成功迅速作出了进取台湾的战略决策: 惟台湾一地离此不远,暂取之,并可以连金、厦而抚诸岛。然后广通外国,训练士卒,进则可战而复中原之地,退则可守而无内顾之忧。 ①得到大多数将士的同意和支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