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旗军已非昔日劲旅 嘉庆四年(公元1799),89岁的乾隆皇帝在执政63年之后,终于病逝。至此,清王朝已经走过了150余年的岁月,被称为盛世的清朝鼎盛时期随着乾隆皇帝的离世而无形地宣告结束。在位4年的嘉庆皇帝亲政。 清代的满洲侍卫任何一个王朝的制度,都难以在历经150年之后仍能保持原状,这是中国历代王朝都无法突破的问题。禁卫军也已经不再是清朝鼎盛时期的禁卫军了。嘉庆皇帝面临的禁卫状况是,军纪废弛,懈怠散漫的风气十分严重。当然松懈是日渐养成的。早在乾隆晚年,就已出现了衰败的苗头。 嘉庆皇帝自亲政后,一直关注着禁卫军的状况。嘉庆六年,皇帝就注意到皇宫和京师城门的守卫都存在问题。从嘉庆皇帝于该年发布的一道上谕中,可以看出皇宫值守的松散状况: 向来紫禁城内派有六大班,诸王、文武大臣及前锋统领、护军统领等轮流值宿。严密稽查。乃日久渐涉疏懈。又总管内务府大臣等,从前均轮班上夜。会亦废弛。以至太监及护军人等,竟敢乘夜赌博,无所畏忌。禁地森严,岂可不加意整肃! 皇帝出巡时,京城九门增派骁骑营士卒巡逻值班。但是据大臣奏报,增派的骁骑营士卒常常不愿到岗,私自雇人顶替。为此,嘉庆皇帝命兵部、步军统领衙门重申禁令,严禁守城军允许他人冒名顶替,并同时详细制定了巡守城墙的章程。此后,八旗步军营与骁骑营按原人数共同守城,两营轮查;值守官兵10天一换。八旗都统和步军统领衙门不时派人前往稽查,兵部也派官员分城巡查。 但是江河日下的局面已经难以挽回。禁卫军的总体风气是:"官兵怠玩成习,渐至旧章废弃。"守卫宫门的侍卫和护军,值守时常常连腰刀都忘了佩带,遇到王公大臣或长官经过,才慌忙把腰刀佩上。长期苟且混事,甚至淡忘了规章和责任。遇到非常情况时,显得狼狈不堪。嘉庆十年(公元1805)三月初一,一个名叫萨尔文的人持刀,试图强行进入神武门。守门章京、护军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事件,惊慌失措,慌乱中竟找不到刀、剑,乱成一团。最后是仗着人多才夺下了萨尔文的刀,将他砍伤并生擒。嘉庆皇帝得知详情后,对守宫禁卫军的表现非常不满。虽然护军们没有老实承认他们的疏漏,但是皇帝从事件的过程判断出他们纪律的松懈。在诏书中指出此事:"显系彼时伊等未佩带腰刀!"同时对他们作出严厉训斥。并要他们将训令张贴在各宫门的值班房舍中。 嘉庆年间最为严重的事件,是此后八年发生的白莲教徒打入皇宫事件。这件明显威胁王朝安定的大案,守卫宫门的禁卫军是没有理由开脱责任的。在这些不断发生的渎职责任的背后,是满清传统的八旗精神的败落。太平日久,八旗子弟已经不再具有当年的骁勇和效力朝廷争取荣耀的心境。一方面是不愁衣食,无所事事,兴趣大多转向娱乐;另一方面八旗人口增加过快,造成个人仕途升迁的机会按比例减少,从侍卫晋升到高级武官的可能越来越小。八旗侍卫制度也就日渐失去了吸引力。在这两重因素的作用下,禁军卫士们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日渐消减,玩忽职守成为风气。各都统也大多应付差事,在挑选兵丁时只考虑几丁抽一,或是从本旗的福利着想,为了解决旗内的贫困户,常把吃粮当兵的机会给予他们,而很少考察其是否娴习武艺。由这些兵甲充当的侍卫,其素质可想而知。得知这些弊病后,道光皇帝气愤地斥责说:兵饷的设立,原本是养有用之兵,并非养赡贫乏户口!为此,道光皇帝要求负责抽选兵丁的都统,务必选拔弓力较强、擅长骑射的人才。 一个王朝到了衰败的晚期,许多恶劣的积习,不是皇帝的几个用语严厉的诏令所能禁止的。 清中晚期的八旗士兵到咸丰时期,八旗禁卫军的缺额非常严重。大臣端华忧心忡忡地上奏皇帝,称仅查八旗步甲,空额就达1500人。咸丰皇帝对于禁卫军的状态甚为痛心,作出了一道上谕: 国家设立营伍,稽查奸宄,捍卫地方,必当随时整顿,方能有备无患。京师重地,尤关紧要。朕闻步营兵数多不足额,街道堆拨往往雇夫充数。该管官巡查,明知不究,似此上下相蒙,尚安望禁暴诘奸缓急可用?著步军统领彻底清查,严惩顶替,甄汰老弱,挑选精壮,务令兵归实用,饷不虚糜。至禁城内外各门尤宜严肃。 此后皇帝所等待的矫治这些顽症的迹象,没能出现,反而问题越积越多。同治四年(公元1865),醇郡王奏称:巡捕五营备操官兵2000人中,精壮无多,形象疲弱,按名点验时,发现有一半人名次不符。 同治以后,东华门的守卫松懈到了这种程度:门外的货郎竟可以挑着烧饼担子,从东华门进到宫里去卖;盗贼入宫偷窃的事件屡屡发生,例如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清宫发现端门门楼上的库房失窃,窗格有撬开的痕迹,丢失库存腰刀九十余把。更有甚者,光绪年间,皇宫的太和殿内,夜晚竟会有一名疯子进入,并且袒卧在里面睡觉,直到第二天黎明才被太监发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