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明朝 >

点燃葬送明朝的导火索:一只鸡引发的兵变(6)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雅虎读书 佚名 参加讨论
这时辽东兵军官中与孔有德并称“山东三矿徒”的第二个人耿仲明,正在登州城中被关禁闭隔离审查,---他的弟弟参与了不久前的第二次皮岛兵变。由于正时用人之际,孙元化让他戴罪立功,孙元化没想到的是,孔有德已经让登州的辽东兵降卒,潜回登州来策反耿仲明。崇祯五年的春节之夜,辽东兵军官耿仲明和陈光福,从内策应打开城门,叛军从登州东门一拥而入---坚固的堡垒总是从内部被攻破,此言不虚。登州沦陷,总兵张可大自杀殉国,孙元化却陷入了两难,一方面他是一个儒生,儒家教育要求他舍生取义,同时他又是一个天主教徒,天主教义要求他爱惜自己不能自残。孙元化选择了自刎却并没有死,他被救了过来。孔有德先是要求孙元化做带头大哥,领着他们造反建立自己的政权。被孙元化严词拒绝后,念及孙元化以前的收留提携之恩,将孙元化释放。同时被俘的还有蓬莱县令、参议、总兵、参将等一大批官员,总教习特谢拉·科雷亚等12名葡萄牙军官战死,他们最终都被明廷追授、抚恤。不仅如此,孔有德在此役中还掳获了旧兵六千人、援兵千人、马三千匹、饷银十万两、红夷大炮二十多门,西洋炮三百门,其余火器和甲仗,不可胜数,可以说这个辽东前线的后勤基地中堆积如山的物资,全成为了叛军的囊中之物。叛军还将城中的居民驱赶到东门外,大肆屠杀,残杀百姓数以万计,一时间血流成河生灵涂炭。
    登州陷落的同时,莱州知府朱万年加紧了备战,他将海防和城外兵调入城中,并将城外的粮草最大限度的运往城里,还在城中加强了治安约束,逐户清查,清街设岗,发动百姓协防守城,并加固城墙,增设防御设施,一场胶东历史上空前惨烈的大战即将打响了… …
    6、铁打的莱州---悲壮的攻防战
    孔有德等人开始建立伪政权,这时称王称帝他们还不太敢,而是建立了一个军政府,他们首先推举最年长的李九成为都元帅坐头把交椅,孔有德居第二、耿仲明居第三,他们竟然还以缴获的登莱巡抚印来号令登莱各州县。正当明朝廷将战抚皆不得力的山东巡抚余大成和登莱巡抚孙元化下狱治罪,而主抚和主剿两派争执不下时,叛军们已经开始实施军事行动,向登莱各州县进兵。叛军凭借先进的火炮形成的强大攻坚能力,攻克黄县。为了挽救危局,明廷新任命了徐从治为山东巡抚、谢琏为登莱巡抚,按照分工,谢琏在莱州城指挥作战,徐从治坐镇青州负责增援、后勤,但为了安抚民心,徐从治依然也进驻莱州,进入了最前沿。很快叛军就将莱州围了个水泄不通,这样在这个包围圈中,有徐从治、谢琏两位巡抚、莱州知府朱万年、还有从通州来援的 总兵杨御蕃,明朝的四位省、地、师级的高级干部。
    为了攻克莱州,叛军调来了几乎所有的红夷大炮,从四面向莱州城轰击,这些叛军的炮兵叛乱前都曾经过葡萄牙军官的训练,炮打的得特别精准,尤其对于静止的目标,轰击城墙的垛口,就如同打靶一般的轻松。反观莱州城所处的地势并不十分险要,但是莱州城是在万历二十六年才重建的新城,莱州县志上说城墙“周九里,高三丈五尺,基厚两丈四,门四座,东曰澄清,南曰景阳,西曰武定,北曰定海,城下为池,深两丈,阔倍之。”而且还参照了西洋筑城法,筑有炮台,作为辽东的另一个后勤基地,城中的粮草、兵器充足,但不足的是重型火器较少,大多是国产的轻型火炮,而且懂得操作火炮的士兵也不多,但是莱州城在知府朱万年的严密部署下,井然有序戒备森严,莱州军民正是依托于此,展开了保卫战。
    四位朝廷大员分兵把口,各守一座城门。叛军久攻不下,分兵一部攻克平度后再回师攻打莱州。这次他们集中了炮火主攻城的东北角,在炮火的掩护下,叛军不断的挖地道,想以此攻入城中,而城中则埋设了数口大缸,让盲人从中听出地道的方向后,守军向地道里灌水,淹死了敌兵,叛军再次派兵在城边挖地道,挖成大洞后,用棺材装满火药置入其中,击发引火,爆炸后城墙被炸塌了数丈,叛军从城墙缺口处蜂拥而入,守军向涌入的叛军泼下沸油,再扔下火把,冲天烈焰下叛军死者枕籍,徐从治等再命人投下早已准备好的沙袋,堵塞缺口。守军打得也极为机动灵活,夜里,徐从治等又派出敢死队悄悄出城,从几个方向出击,击毁叛军的多座火炮,并颇有斩获。不久,神机营参将彭有谟进入莱州城后,则又加强改进了火炮的技术,提升了守军的操炮水平。在叛军的一次趁夜偷袭中,他率兵连续打退了叛军的三次进攻,莱州军民称作有“再造之功”。
    这时朝廷派出辽籍文官中官衔最高的张国臣前往招抚,而张国臣受到了叛军诈降的蛊惑,命令城中的军民和各路援军不许擅自出战,以免破坏抚局。徐从治派人趁夜潜出城,将一封奏章送到了北京,阐明了战况,并请求皇帝不要再招抚,要全力以赴的围剿叛军,他在奏章中动情地说::“莱城被围五十日,危如累卵。日夜望援兵,卒不至,知必为抚议误矣。国臣致书臣,内抄诏旨并兵部谕帖,乃知部臣已据国臣报,达圣听。夫国臣桑梓情重,忍欺圣明而陷封疆。 … …臣死当为厉鬼以杀贼,断不敢以抚谩至尊,淆国是,误封疆,而戕生命也。”但这么重要的一封奏章,崇祯帝竟然没有看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