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三国 >

诸葛亮的心理究竟有多么脆弱?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新浪 佚名 参加讨论
刘备三顾茅庐,把诸葛亮从隆中请了出来,做自己的军师和参谋,以图大业。那年,诸葛亮才27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风华正茂,少年得志。诸葛亮和刘备就此结成了鱼水关系。用刘备的原话来描述:“吾得孔明,犹鱼之得水也。”刘备善于用人,诸葛亮精于兵法,在当时是最佳拍档,所以在成就霸业的路上,可谓一帆风顺。
    刘备死后,诸葛亮独掌大权。后主刘禅当时还是个十六、七的大男孩,孩子气十足,而诸葛亮业刚四十来岁,可谓如日中天。诸葛亮在工作上是没的说的,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倾心竭力,夜不能寐。
    诸葛亮的脆弱的心理也就由此而成。一边要报先主的知遇之恩、扶持嗣主,一边又要北伐中原、恢复汉室。身上的担子有些重,而且有些自恃能闲,不放心别人来做事情,事无巨细大小都要亲自过问裁处,甚至于士兵犯了错误打军棍二十棍以上都要“亲览”。诸葛亮呕心沥血、食少事多,精力和体力严重透支,身体终于慢慢的垮了下来。动不动就吐血、昏沉,不能理事。
    最明显的事情就是诸葛亮对大将的特殊感情。他知道,自己的兵法、谋略再怎么高明,也需要用勇猛的武士来拼杀。
    1、马超病故时,诸葛亮“甚惜之,以为折一臂”。
    2、赵云病死后,诸葛亮“大惊”、“跌足而哭”说:“子龙身故,国家损一栋梁,去吾一臂”。
    3、在《后出师表》中,诸葛亮对近年来将士的亡故情况作了分析,并认为“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
    4、张苞身死,诸葛亮闻之,放声大哭,口中吐血,昏绝于地。自此得病,卧床不起。自觉昏沉,不能理事。
    5、关兴病亡,诸葛亮闻之放声大哭,昏倒于地,半晌方苏。说:“我今番出师,又少一员大将也。”
    6、约会吴国共伐魏国,吾兵机关泄漏,无功而退。诸葛亮听此信,长叹一声,不绝昏倒于地。半晌方苏。叹曰:“吾心昏乱,旧病复发,恐不能生矣。”最后死在了五丈原。
    其实,杨顒向诸葛亮进谏时曾说:“某见丞相常自校薄书,窃以为不必。夫为治有体,上下未能相侵。譬治家之道,必须使仆执耕,婢典爨(注:音窜,烧火做饭。),私业无旷,所求皆定,其家主从容自在,高枕饮食而已。若皆身力其事,将行疲身困,终无一成。昔丙吉忧牛喘,而不问横道死人。陈平不知钱粮之数,曰:自有主者。”
    司马懿也说:诸葛亮食少事多,岂能长久?
    诸葛亮没有能够采纳这些建议,没有及时的、有效地放权,依然急功近利,六出祁山而无动,再加上心理上越发变得脆弱,稍有点打击就支持不了,致使五十四岁的时候就死掉了。
    悲哀!这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悲哀!
    附杜甫诗一首。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