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汉朝 >

井陉之战——拨开历史云雾看经典之战(2)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历史帝国 佚名 参加讨论
 二:军队战斗力严重不足
    韩信此时军队大多是新兵,可以说是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军队有多少战斗力,韩信没有任何把握。而且军队缺乏冷静,对胜利对主将都抱有怀疑。而这种怀疑必然使韩信指挥起来无法得心应手,韩信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安抚军心,如何激发士气。
    三:长途深入敌境,面临险恶地势
    韩信此时是进入赵国找赵国主力决战,必然面临孤军作战,遭遇敌方难以克服的地理优势。陈余谋士李左车曾描述井陉的地势险要:“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如何不让对方利用优势的地理条件也是摆在头上的重要问题。
    四:速战速决
    韩信面临的第四个问题是,迫于“国际”环境和自身条件,韩信要速战速决,用最快的速度一战击溃赵国主力,使其无法在对汉军形成威胁。所以韩信不但要胜而且要速胜。
    五:侧翼的威胁
    韩信要主动东进进攻赵国,但是却面临北方的牵制和威胁,虽然韩信击败代军,杀主将夏说。但是赵别将戚将军依然守邬城,从侧面威胁韩信,韩信东进,很容易受到夹击。
    韩信面临种种威胁,首先解决第五条威胁,史记曹相国世家:“韩信与故常山王张耳引兵下井陉,击成安君,而令参还围赵别将戚将军於邬城中。戚将军出走,追斩之。”
    解决侧翼的威胁后,韩信立刻挥兵东进,此时他以胸有成竹,关键之处在于助手张耳……
    三:陈余——成就名将的“法罗”
    陈余大梁人,少时父事张耳,两人刎颈之交。后来陈胜起义,跟随陈胜,和张耳在北方开辟战线,共立赵王。后来因为巨鹿之战结怨,竟成仇家。项羽分封天下,因为陈余未随入关,以至封张耳常山王,而封陈余南皮旁三县为侯。陈余借田荣之卒,发南皮之士,偷袭张耳,一战而败张耳。张耳逃奔刘邦,陈余迎立赵王歇,派属下夏说守代地,自己亲自辅助赵王。
    陈余听说韩信和张耳攻赵,立刻派夏说南下牵制韩信,自己聚兵井陉。但是韩信首先攻破夏说,命曹参围其赵别将戚将军,解决侧翼威胁后,东进进攻井陉。
    陈余此时号称兵力20万,注意是号称20万,不知道历代研究者老是忽略此点,以为韩信3万破20万。按当时惯例号称20万最多10万兵力。从陈余话中认为韩信只有数千,十倍围之,五倍攻之的意思,估计陈余连10万都勉强。陈余巨鹿战后把兵权给了张耳,后来借兵击败张耳,又经历彭城之败,兵力确实不多。也就是韩信兵力要远少于陈余,但是差距并没有这么大。陈余面临的另一个问题也是士兵为新兵组织纪律战斗力都不足,很多研究者把陈余之军说成精兵,不知道有何根据,陈余之军大多也是新招之兵,才勉强凑10万余,后来因为大营被夺就全军崩溃,“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陈余和韩信一样有新兵之苦!
    但是陈余却不是韩信那样高明的军事家,懂得扬长避短,自称儒者,义兵不用诈谋奇计。凭借自己兵力上的优势骄傲自大,为自己埋下兵败身死之获!
    面对优势局面,陈余谋士广武君李左车献计:“……原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後,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於戏下。原君留意臣之计。否,必为二子所禽矣。”这个计策无益毒辣有效,如果以此计而行之,就算不大胜易不会战败,而拖延下去,只会对自己有利。但是陈余是宋襄公似的只知道仁义而不知审时度势。选择最愚蠢的战术,全军在平野和韩信决战,而且怕韩信逃跑不见韩信全军前来不肯出战。
    从上面看出,陈余有好的计策不用;有好的地势不依,偏偏用了最失败的时间最失败的地点和最不应该打的敌人打了一场最失败的战争,而且妄想一战成名全歼汉军。他却不知道韩信早已作好完全之备……
    四:韩信作战计划胜利关键探讨
    “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史记《淮阴侯列传》。关键出来了,很多后世研究者都把此段忽略,偏偏这点才是韩信的制胜之道。优势的将领是不把胜利寄托在对方的愚蠢上的(实际上大多名将都是成就于对方的愚蠢)。韩信是名将中的名将,自然不会把胜利寄托在陈余的愚蠢,他早以掌握局势。李左车的计策应该是军事机密,想陈余也不会四处宣传自己的“义举”。但是韩信立刻就知道“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这句话可以理解韩信派人探地形,发现没有奇兵断自己后路,才敢进攻。我们如果联系下文:“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这可以证明韩信是早知道李左车的计策,才会在追击的时候发此令。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