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争鸣 >

刘心武:新版《红楼梦》忠于糟粕(2)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刘心武还为读者介绍了六部研究《红楼梦》的图书。
    《枣窗闲笔》作者:【清】裕瑞
    裕瑞为爱新觉罗氏,清室皇亲,生于乾隆年间,此书并非纯粹的红学专著,但是其中有8篇文章涉及红学内容,主要从文本审美着眼,其中一大特点为:严格区分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裕瑞在细读《红楼梦》后作出评判——前后文本中的人物性情极度不符,读来“嚼蜡无味”。后四十回的故事情节大不合情理,如“妙玉走火入魔”、“潇湘鬼哭”等等“皆大杀风景”。裕瑞是贬斥后四十回的第一人。但《枣窗闲笔》并不是科学的考证性著作,只是“闲笔”而已,书中除了对于文本的品读,还有裕瑞本人对于曹雪芹的描述,细细品读更能领略到红楼的真实。
    《中国小说史略》作者:鲁迅
    鲁迅对《红楼梦》给予很高的评价,在书中写到:“我深佩服作者的熟于情节,妙于剪裁。”鲁迅独到的眼光和中肯的评价会让初读《红楼梦》的人感到豁然开朗,也会让久读《红楼梦》的人感到深邃。任何一本小说,除了要多读它的原著外,读名家对它的深层解读必不可少,而在《红楼梦》的早期研究中,鲁迅的这本书就成为了不可多得的佳作。
    《胡适点评红楼梦》作者:胡适
    胡适被称为红学的开端人,在他最早的《红楼梦考证》一文中,就对《红楼梦》已经吃透了,再到后来他收集资料、潜心研究,将自己的观点又做了重申和纠正,形成了今天的《胡适点评红楼梦》。虽然书中的内容个别地方有些文言成分,需要读者有耐心和决心,读完后便会对《红楼梦》的某些细枝末节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红楼梦新证》作者:周汝昌
    从胡适开始开辟了红学研究的时代,周汝昌则将这一研究做大、做深,在海外著名学者的评价中,本书被认为是“无可否认的红学方面一部划时代的最重要的著作”,《红楼梦》研究中的基本材料大部分都是他一手挖掘出来的,国内学者把它看做“是任何有志于红学研究的人都无法绕行”的巨著。如此高的评价皆因《红楼梦新证》汇集了周汝昌一生研究的精华,给想打开红楼大门的人指引了一条阳光大道。
    《红楼梦魇》作者:张爱玲
    研究了一辈子《红楼梦》的周汝昌说过,“如果说曹雪芹只有一个知己,那就非张爱玲莫属。 ”张爱玲对于《红楼梦》的研究可谓细致而痴迷,无论是人物的鞋子、衣裳,甚至是一句话都会成为她留心的对象。她的女性特有的精细再加上张爱玲的聪慧和敏捷,使得她的研究更别开生面。一个用心去爱《红楼梦》的人笔下的文章值得每一个喜爱《红楼梦》的人去研读。
    《红楼梦识要》作者:宋淇
    红学流派通常被归纳为索隐派、考证派和文学批评派三大派,宋淇无疑是属于文学批评派。他研究《红楼梦》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认为《红楼梦》是一部文学作品,是小说,他十分注重对《红楼梦》的文学成就、艺术特色、人物形象及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的研究。宋淇认为“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大观园不在北方,也不在南方,而只存在于曹雪芹的方寸之间,这样新奇的观点和角度会让你看到红楼的另一番景色。
    刘心武简介: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红学家,因伤痕文学的代表作短篇小说《班主任》成名,其长篇小说《钟鼓楼》曾获得茅盾文学奖。上世纪90年代之后,成为《红楼梦》的积极研究者,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就秦可卿等专题进行系列讲座,并著有《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红楼望月》、《刘心武解密古版红楼梦》、《红楼眼神》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