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民族 >

【彝族文化】打秋迎春歌声飞,正月的彝歌唱不完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群山环绕依山傍水的彝家村寨,正月格外的热闹。彝家是自古热爱火崇拜龙的民族,也是与众不同喜欢歌舞的民族。正月里他们在热衷祭龙祭火的同时,也盛行于歌舞,并且举行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体育活动。
    “打秋迎春”,是彝家人每年春节不可缺少的,并且有一套很有讲究的风俗。大年初一一早,村上几个小伙子就砍来最直最高的青松树,竖在离村较近平坦宽阔的山顶上,作为秋千架。太阳出来,村上穿红着绿的男男女女来到秋千边举行仪式。在高高的秋千架下大家抬着供食,烧着香火,默默祈求一年风调雨顺。打秋千男女合抱,大人带小孩,自由组合。
    在秋千场上,村民们欢喜得荡起了笑声,飞出了歌声,一些青年男女会情不自禁地唱起山歌:“大年初一就上山,没有小妹好孤单,哪个小妹跟哥走,两个一起打秋千。”在牛皮条拴起的秋绳上,打秋千的人荡到一定的高度,要用身子配合才会越闪荡越高。下边的人仰头观看,不时响起喝彩声。大家尽兴玩到正月十五这天拆秋。拆秋又要举行谢秋仪式,砍拆秋千架要留下一截桩到来年立秋千时,才能拔出,插上新秋千架。
    正月彝家的娱乐活动真可谓五花八门,多姿多彩,这里最有情趣还要数青年男女会在激情的歌舞中会友、寻偶。情窦初开的彝家姑娘小伙子,他们都喜欢通过唱歌跳舞来谈恋爱。恬静的夜晚,小伙子带上短笛、月琴、芦笙、三弦、木叶、草管来到姑娘家门叫喊。姑娘们会成群结队往寨子前的竹林边或山坡上走去。在森林中烧起篝火,他们围成大圆圈,边歌边舞。整个动作给人以轻快而又健壮,柔美而又有力的感觉。当夜深寂静,朗月空悬,一对对恋人在月色朦胧中悄然消逝于山林里。
    他们唱山歌打擂,从大年初一就摆起的歌台,不分男女,不讲岁数,不论辈份,老老少少都来参加,唱的会精神百倍,听的会聚精会神,唱的山歌调子能忧能亢,幽雅宜人;歌词比拟得当,表达朴实,特别富于感情。年年正月打擂比唱山歌,造就了彝家歌手编唱歌的灵性,有的歌手,唱个几天几夜也唱不完。
    彝家的山歌擂台大都摆在杨柳依依的小河边,不仅有本村人,四面八方都有人来,正是“河边杨柳排对排,歌姊歌妹四方来,这边唱来那边对,从头到尾轮着来。”这些沾满泥土味的山歌,充满了生动的比喻和想象,如:“哥是天上一条龙,妹是地上花一蓬;龙不翻身不下雨,雨不洒花花不红。”唱山歌,以歌声来展示彝家人的聪明才智,以歌声来描述他们心中细腻复杂的情感。
    他们在对唱中现编现唱的歌词,含蓄而隽永,如:相会、叙情、辞行、重会等,都有坦率、诚挚、热烈的表达。再比如青年男女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时,男唱:“日不想饭夜相思,心乱如同马尾丝,身上无衣有人见,心中想妹无人知。”女的对唱:“哥多情来妹有思,友情如同墨和纸,墨水印在白纸上,阿哥想妹有人知。”对唱山歌,在彝家有的唱成了夫妻,也有的成了忘年交,同时也闹出了许多有趣的笑话。有的年岁大且嗓子好又爱唱的,冒充小伙子跟姑娘对唱郎啊妹啊的,唱来唱去,唱了挨近见面时,姑娘才羞得无处躲藏。
    据马龙县志记载,彝族唱花灯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每逢过年正月初二,是彝家人的出灯日,他们各自提着用纸和绸子扎的灯笼,走村串寨去即兴表演。演出前以紧凑欢快的锣鼓、唢呐来聚拢观众,谓之“团场”。正月里彝家拉起男男女女20多人的一支花灯队,每到一处都受欢迎。
    近年来,尽管他们的花灯节目刻意创新,但多年传下来的“收灯”风俗依然“涛声依旧”。从正月初二到十六,一共唱十五天的花灯,这最后一天村上杀头猪,全村人热热闹闹地会餐打牙祭,准备送灯。正月十六晚的送灯,他们抬着香烛灯笼,吹敲着唢呐锣鼓,在清水河举行送灯仪式,并一把火把唱灯的灯笼燃尽,意在一年的唱灯结束,也叫“灯花落地”。到这晚寨子里的各项娱乐活动结束,一年的大年小年也算过完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