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民族 >

回族口弦已罕见踪影 特有旋律是否就此消失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新华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走进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一些乡村,曾被回族妇女用于解烦忧、表心声的象声乐器口弦已罕见踪影。会吹口弦的妇女大多年过花甲,会做口弦的人已经屈指可数。
    口弦是中国传统乐器中体格最小的乐器之一,用薄竹片制作而成,头小尾大,像一只鸟。颈部削出舌簧,两端钻眼穿线,扯动线绳,舌簧震动发出颤音。放在两唇间,利用口中的气流使颤音发生变化,产生共鸣,便有了曲调。
    宁夏灵武市崔渠村50多岁的村民金万花回忆说,“家里男人出远门做生意,呆在家里的女人们牵挂了,抬头看见墙上挂的口弦,拿下来吹几曲《骆驼铃》,表表心情”。
    曾几何时,回族妇女们吹动口弦的旋律在回族聚居村落时有耳闻。然而,现在家家电视、录音机中飘出的流行音乐代替了古老的旋律。无论在塞上水韵回乡,还是苍茫的西海固地区,虽然时常还能看见回族居民下方棋、漫花儿,但口弦已经十分罕见了。
    “这几十年里,人们听广播,看电视,吹口弦的人也就少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口弦制作技艺传承人马义珍分析。器物的增减变化总是带来生活方式的变迁。
    回乡特有的旋律是否会就此消失成为文化化石?
    “不会的。我现在收了两名徒弟,我教他们做口弦的技艺,”马义珍说。200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聘任他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每年给他8000元人民币的经费,用于培养徒弟,传承技艺。
    早在2006年,他的姐姐——70多岁的马兰花,被国家文化部聘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获得类似的资金扶持,吸收爱好者为徒弟,传承技艺。
    记者还了解到,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将在中小学校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课,包括口弦在内的民族传统技艺将试图通过学校教育的渠道普及。
    “新的生活方式不会让口弦消失,我们会借助新的方式让它留存,”马义珍说。
    记者:张钦 陈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