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李汉秋:《儒林外史》的现代启示(上)

http://www.newdu.com 2018-01-16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主持人:傅光明(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
    主讲人:李汉秋(全国政协委员)
    主持人: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在文学馆听讲座,今天我为大家请来的主讲人是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先生,大家欢迎。
    说到历史,我们现在常引克罗齐的那句话来说,“一起历史都是当代史”,意思是历史的书写都是源于当代视角的叙述。柯林武德的“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从这个层面来看,也指的是当代的历史书写者把思想注入了历史。其实,这都说明了历史所具有的现代意味。文学经典名著又何尝不是如此,现在就让我们寻着李汉秋先生的探索,来获得《儒林外史》的现代启示。
    我把要讲的两次讲座打通了来讲,原来是说第一次讲《儒林外史》现代意义,第二次讲“马二现象”,“马二现象”是“现代意义”中的一部分,干脆就打通了讲,两次合起来是一个完整的讲座,题目稍微小一点,就叫《儒林外史》的现代启示。我现在还不敢说能够全面把握《儒林外史》的现代意义,启示就好办了——对我的启示,我得到了什么启发,不一定要很全面,可以把对自己有启发的某些方面拿出来跟大家交流。
    来听讲座的同志们都是很有修养的人,大家也都经常来,咱们是不是可以比较自由的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这样是不是更好一些?
    我先讲第一点,可以算序言吧,叫做——主流意识的变化。
    过去讲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名言:统治阶级的思想就是统治思想。我们现在不讲统治阶级的思想,我们讲主流意识形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主流意识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跟着走过来习而不察,一步一步走过来不觉得变化,如果回头看一看,或者站在高的地方看一看,会发现这段路已经走得相当的长、变化相当的大。过去的旗帜上写的是斗争哲学,现在写的是建构和谐,也就是和谐哲学。从斗争哲学到和谐哲学,这中间的距离多大啊,我们走了多大的一步路啊,在座的有些人也都经过了这个阶段,从1978年算起,将近三十年了。这三十年里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大变化。过去的任务是推翻旧世界,像潘冬子唱的那样“彻底砸烂旧世界,要革命,要造反,……”破字当头,整个的意识形态都是从革命、造反、批判旧社会、跟传统彻底决裂这个思路出发的。
    80年代以后,要建立一个健全的社会,不是破字当头了,当时说“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这个和“破字当头,立在其中”完全不一样,后来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现在提出全面建设——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去年又增加了社会建设,“四个建设”。,我们从革命党变成了建设党,要建设一个健全的社会。这样一来任务就不一样了,主流意识形态就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过去讲跟传统彻底决裂,现在讲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过去讲封建道德、吃人的旧道德,后来讲中性的、传统的道德。90年代以后说“传统美德”,这个“美”表现态度完全变了。传统美德不是指所有的传统道德,传统道德中间符合我们需要的、健康的、向上的才是传统美德。过去时代哪有什么传统美德呢,鲁迅那个时代哪有传统美德?!都是吃人的。
    主流意识形态的变化必然要影响到各个方面,统治思想是无孔不入的,要影响方方面面,有的是有心的,有的是无心的,在潜意识中发生作用。一个人观察问题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过程,都受到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主流意识形态就像空气和水一样,渗透到人文科学的各个方面。人的思维不是凭空的,是在现有的文化环境中进行思维的,而现有的文化环境是由主流意识形态支配的。我们的思维不能不发生很大变化,对《儒林外史》也是如此,《儒林外史》的研究视角发生了很大变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