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争鸣 >

苏东坡与侍妾王朝云的患难真情

http://www.newdu.com 2018-01-16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苏东坡与侍妾王朝云的真情故事感人至深。台湾《历史月刊》245期刊文做了介绍,摘录如下:
    北宋绍圣三年(1096)七月五日,与苏东坡相依为命的王朝云在惠州病逝,享年34岁。八月初三,年过花甲的苏东坡依照王朝云生前所嘱,将她葬于栖禅寺松林中东南,与大圣塔相对。因王朝云临终口念《金刚经》“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而气绝,寺僧建亭于墓前,榜曰“六如亭”。
    王朝云英年早逝,苏东坡悲伤至极,他在《惠州荐朝云疏》中痛苦地写道:
    轼以罪责,迁于炎荒。有侍妾王朝云,一生辛勤,万里随从。遭时之疫,遘病而亡。念其忍死之言,欲托栖禅之下,故营幽室,以掩微躯……
    侍妾,侍奉丈夫的小妻。男子在正妻之外所娶的女子,称为妾。《左传‧僖公十七年》:“女为人妾。”杜预《注》:“不聘曰妾。”
    患难真情
    熙宁七年(1074),39岁的苏东坡在杭州通判任上。为了给继室王闰之减少家务负担,苏东坡收养了一个12岁的小女孩作为王闰之的侍儿,她就是前面所说的在惠州病故的王朝云。
    王朝云字子霞,钱塘(今杭州)人,嘉佑八年(1063)出生。因家境贫寒,未曾读书识字。王朝云天性聪敏,善解人意,打从她进入苏门,便觉得苏东坡虽然学富五车,但和蔼可亲。基于此,王朝云对苏东坡的照料特别细心。当时的苏东坡对王朝云的爱护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教她读书识字,教她弹琴吟诗。打从王朝云进入苏家,苏东坡的心情比起以往似乎舒畅了许多。
    元丰二年(1079)七月二十八日,一场灾难突然降临在苏东坡的身上,身为湖州太守的苏东坡以“谤讪朝廷,无人臣之节”的罪名,被朝廷派来的钦差皇甫遵命人绑扎,顷刻之间拉扯如驱鸡犬。苏家也被抄得狼籍一片。王朝云面对来势凶狠的官兵,她无力制止,眼见苏东坡被逮捕的景象,心如刀绞。她一边安慰苏东坡的妻子王闰之,一边照料着王闰之亲生的两个小儿子苏迨与苏过,一边又暗自乞求神明保佑苏东坡。她最大的担忧就是苏东坡的生命安全,此时的王朝云已经17岁了。
    当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震惊朝野的“乌台诗案”终于结案。由于宋神宗惜才刀下留人,苏东坡在牢狱里得到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岛安置、不得签书公事”的诰命。翌年正月初一,在御史台差人的押解之下,苏东坡与长子苏迈凄凉就道,前往黄州。
    元丰三年(1080)五月下旬,王朝云与苏家老小在苏东坡的弟弟苏辙的护送之下,来到了黄州。十个月不见,王朝云眼见苏东坡憔悴的模样,心中疼痛极了……
    谪居黄州的初期,苏东坡在黄州做了一件令黄州人永远难以忘怀的事情,那就是拯救鄂黄溺婴。虽然苏东坡头顶着“罪臣”的恶名,但他仍以个人名义与鄂州太守朱寿昌去信,恳请他出面革除此种陋习,并在黄州自发地组织一个拯救溺婴的小组。在自己生活异常困难的情况下,他率先拿出一千钱,帮助那些即将生养小儿的穷困人家。自以为一年救得百十个小儿,亦是谪居黄州的一大乐事。
    苏东坡高尚的人格、菩萨般的心肠,让王朝云感动不已。王朝云曾见过苏东坡任密州太守时拯救由于饥荒被遗弃的孩子,而今又看到了身处逆境的苏东坡心胸依然是如此的坦荡。她从内心深处对苏东坡产生了无穷的敬意,决意一生侍候好这位心地善良的蒙难之人……
    王朝云对苏东坡无微不至的体贴关怀,苏东坡自然心领神会,眼看着婷婷玉立、日渐成熟的王朝云,他也生出了爱慕之情…… 就在苏东坡人生旅途最为艰难的时期,征得王闰之的同意,他将18岁的王朝云正式接纳为侍妾。
    虽然两个人的年龄相差27岁,但爱情无有年龄的分界。火热的激情,将一对才子佳人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一个学富五车,一个敏而好义;一个心怀坦荡,一个柔情似水……
    由于古人纳妾不需订婚、迎娶,故苏东坡未将此事大加张扬。虽然如此,他在给鄂州太守朱寿昌的书信中,还是委婉地道出了此事。信中说:“所问菱翠,至今虚位。云乃权发遣耳,何足挂齿牙!呵呵。”菱翠,王闰之的另一位侍儿;“至今虚位”,即到今天还未有名分。云即指朝云;“乃权发遣耳”,即表示已将她正式纳为侍妾了!
    当年七月初七之夜,苏东坡携王朝云同游黄州朝天门楼。眼见一轮新月高挂天边,苏东坡诗兴大发。他笑问王朝云,如此乞巧良夜,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呢?朝云深情地回答道:“天下女子在此夕皆向织女乞求才智技艺,但妾身却只想祈求与先生永不分离,再也不受那提心吊胆的别离之苦。”
    黄州朝天门,宋代黄州城的东南门,一名朝宗门,明代展筑城墙改名为一字门。今黄州考棚街南端即其旧址。
    苏东坡被王朝云的真情感动了!回想一年前,自己在湖州被捕,确实给家人带来了许多的痛苦。就在楼头上,他即兴吟出两首〈菩萨蛮〉词,记下了王朝云那发自内心的纯朴地表白。词中之一如下:
    画檐初挂弯弯月,孤光未满先忧缺。遥认玉帘钩,天孙梳洗楼。佳人言语好,不愿乞新巧。此恨固应知,愿人无别离。
    七夕,阴历七月七日之夜。相传天上牵牛星与织女星因彼此相爱私自下凡结为夫妻,被王母娘娘罚以天河(银河)阻隔,一年一度只允许两人于七夕相会。《荆楚岁时记》载:“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
    “孤光”句,是说月亮还没有圆就担心它会缺,比喻人还没有团聚,就担心又要离别。此处借寓王朝云饱受离别之苦后的忧虑。孤光,指月亮。
    “遥认”二句,是说仰望天边月亮像一只玉钩,可以想见织女正在梳洗楼内独自梳头。天孙,指织女。《史记》卷27〈天官书〉载:“婺女,其北织女。织女,天女孙也。”《索隐》:“织女,天孙也。案:《荆州占》云:『织女,一名天女,天之女也。』”梳洗楼,唐玄宗天宝年间为杨贵妃所建之楼,在连昌宫内。
    佳人,美女,此处指王朝云。元丰三年,苏东坡的继室王闰之已有33岁,其子苏迨10岁,幼子苏过也有8岁了,故苏东坡常戏称王闰之为“老媳妇”或“老妻”(见与朱寿昌、章惇的书信中)。但“佳人”对于18岁的王朝云来说,则是恰如其分的。
    “不愿乞新巧”,即不愿向织女乞求新的技艺。此五字更能看出“佳人”不指言王闰之,因“乞新巧”是年轻女子所为之事。相传织女星能给人才慧,年轻的女子往往在七夕向织女星乞求才智技艺,使自己变得心灵手巧,民间称为“乞巧”。《太平御览‧时序‧七月七日》引《风土纪》说:“七夕,祈河鼓(牵牛星)、织女,言此二星辰当会。守夜者咸怀礼愿,乞富乞寿,无子乞子。唯得乞其一,不得兼求。”
    “此恨固应知”二句,是说夫妻分离的痛苦您织女星应该是感受最深的,我祈求的是请您保佑天下有情人永不分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