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葛洪的养生思想:道医大师传秘方,备急千年救世人

http://www.newdu.com 2018-02-01 腾讯道学 李远国 李黎鹤 参加讨论

    文/李远国 李黎鹤
    道教史上,葛洪以其卓越的成就,为道教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从而享有崇高的声誉,受到了历代道教徒的尊敬。直到今天,我国一些道教名山如广东的罗浮山、杭州的葛岭、抱朴道院等还保留纪念他的建筑物、碑刻及炼丹遗址。在世界上,葛洪的名字早己载入古代科学家的史册,得到了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著名科学史家斯蒂芬·F·梅森博士等人的高度评价。
    
    葛洪(资料图)
    葛洪的中医药学著作《肘后备急方》,为中国药学家屠呦呦提供研究灵感,帮助她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为解决治疗预防疟疾这一世界医学难题作出贡献。屠呦呦也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从而使道教医学的实践与成果,得以光大发扬辉煌世界。
    葛洪学识渊博,精通医理药理,并长期从事炼丹内修的研讨,是古代著名的医药学家、养生学家。我国传统的医药学和养生学本来密不可分,在当时医疗技术较原始又缺医少药的条件下,养生对保障人体健康显得尤其重要。在长期医疗、养生实践的基础上,葛洪提出了自己的养生思想。
    众术合修的养生体系
    他认为:天地之大德曰生,是以道家之所至秘而重者,莫过乎长生之方。因而,他广觅道经,博览众术,对秦汉以来的各家各派养生内炼术都加以研究,认为各种方术都有不同的健身价值和养生功能,主张养生者,欲令多闻而体要,博见而善择,偏修一事,不足必赖也。出于这种认识,葛洪将气法、导引、房中、服食、养生、符咒、药饵、外丹等各类方法融汇贯通,汇于一体,形成了一个以气为本、众术合修的养生体系。
    在《抱朴子内篇》中,葛洪首先阐述了他的元气说,为其养生学说建立理论基础。在他看来,宇宙的本原是物质的元气,由元气的分化,才产生天地万物。他说:“夫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须气以生者也。”也就是说,宇宙万物是由气所生成的。
    
    乾坤图 明代 绢本设色(北京白云观藏)
    这种气生万物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既是对秦汉元气说的继承,也是他长期从事自然科学实验和探讨的结果。他在论自然变化的原理时说:“云雨霜雪,皆天地之气也,而以药作之,与真无异也。”认识到云雨霜雪都是天地之气变成的,天地之气就是一种自然的物质。扩而言之,自然界的一切有机物和无机物都是由气变化生成的。
    这个气也是构成人体和生命存在的基础物质。他说“善行气者,内以养生,外以却恶。”强调了气与人体生命间的至要关系。同时又指出:“身劳则神散,气竭则命终,根竭叶繁。则青青去木矣。气疲欲胜,则精灵离身矣。”又说:“气绝之日,为身丧之候也。”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生命终止的内在原因。
    对于人体致病夭折的现象,葛洪辩证地探讨了它的内因和外因。他说:“夫之所以死者,诸欲所损也,老也,百病所害也,毒恶所中也,邪气所伤也,风冷所犯也。”在他看来,引起疾病夭折的根本原因是体内气血的亏竭。他说,受气本多则伤损薄,受气本少则伤深。
    
    丹台春晓图 文伯仁 明代 纸本设色(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用力役体,汲汲短乏者,气损之候也。面无光色,皮肤枯腊,唇焦脉白,腠理萎瘁者,血减之证也。二证既衰于外,则灵根亦凋于中矣。”所谓“二证”即是疾病症状的显现,它是体内气血亏耗的必然结果。然而人们往往只看到了现象,“以觉病之日,始作为疾”,而怨风冷暑湿等外界的因素。
    对此,葛洪明确地指出:“风冷暑湿,不能伤壮实之人也,徒患体虚气少者,不能堪之,故为所中耳。”他举例说:“设有数人,年纪老壮既同,服食厚薄又等,俱造沙漠之地,并冒严寒之夜……则其中将有独中冷者,而不必尽病也。非冷气之有偏,盖人体有不耐者耳。故俱食一物,或独以给病者,非此物之有偏毒也。钧器齐饮,而或醒或醉者,非酒势之有彼此也。同冒炎暑,而或独以喝死者,非天热之有公私也。齐服一药,而或昏暝烦闷者,非毒烈之有爱憎也。”可见,内在因素往往比外界因素更为重要。
    基于这种正确的认识,葛洪十分强调预防的重要性,主张把疾病消灭在隐患之中。他说:“至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病,医之于无事之前,不追之于既逝之后。”“故治身养性,务谨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凡聚小所以就大,积一所以至亿也。若能爱之于微,成之于着,则几乎知道矣。”
    
    治身养性,务谨其细。(资料图)
    他认为,日常生活中伤生的因素很多,如困思、强举,悲忧,极乐,汲汲所欲,寝息失时,房中无节,饮食过度等等,皆足以致伤损寿。主张起居有章,保持情绪精神的稳定状况,即“淡默恬愉,不染不移。养其心以无欲,颐其神以粹素,扫涤诱慕,收之以正,除难求之思,遣害真之累,薄喜怒之邪,灭爱恶之端。”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葛洪的养生学说非常重视人为的作用,鲜明地表现了对天命观的否定态度。他说:“有仙命者,要自当与之相值也。然求而不得者有矣,未有不求而得者也。”也就是说,既使“仙命”的禀赋者,还是要经过一番人为的努力,才能成其正果,何况凡人?
    在《至理》中,葛洪甚至把“命有自然”看作是愚夫的见解。指出延年益命的路径在于养生:“今导引行气,还精神脑,食饮有度,兴居有节,将服药物,思神守一,柱天禁戒,带佩符印,伤生之徒,一切远之,如此则通。可以免此六害。”所谓“六害”,指诸欲所损、老病所害、毒恶所中、邪气所伤、风冷所犯,为能致人死亡之害。六害不除,死亡且不免,焉能修仙长生?故葛洪主张,人要修仙,先学养生,免此六害,身体无病,才能进一步修长生不老的仙道。
    
    “我命在我不在天”(资料图)
    对人为的肯定,必然导致对天命的否定。他说:“大寿之事,果不在天地,仙与不仙,决非所值也。”“天道无为,任物自然,无亲无疏,无彼无此也。”表现了唯物主义的倾向。同时,又宣称:“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这一中国养生史上震聋发聩的响亮口号,体现了何等宏大的气概和积极有为的态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