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学术研究 >

论鲁迅的道教文化观——从“中国根柢全在道教”说起(2)

http://www.newdu.com 2018-04-14 宗教学研究 吕有云 参加讨论

    二、 鲁迅对道教文化的剖析与批判
    鲁迅在充分肯定道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同时,从改革国民性的客观需要出 发,对道教作为宗教的实质、道教中的种种方术和封建迷信及其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所起的阻 碍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无情的批判。鲁迅认为,道教有三个主要的源头,一是殷周以来 的鬼神崇拜和巫术迷信,二是自战国中期和秦汉以来的神仙方术,三是先秦道家思想。他对 道教的剖析批判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的:
    (一) 对道家思想的批判:
    道家思想是道教重要的理论来源。鲁迅和他同时代的许多 思想家一样,没有严格区分道家和道教,他对道教的批判首先表现在他对老庄哲学的批判上 。
    对道家思想的开创者老子,鲁迅主要批判了他的倒退复古的政治理想和消极无为的人生观。 老子从天道自然无为的原则出发,认为理想的政治就是回复到远古时期的小国寡民的状态, 并认为“无为而治”就是实现这种理想的主要途径。针对这一点,鲁迅指出:“老子书五千 语,要在不撄人心;以不撄人心故,则必先自致槁木之心,立无为之治;以无为之为化社会 ,而世即于太平。”B11他从进化论观点出发,认为社会的向前进化犹如“飞矢” ,总是 飞向前方的,而“幻想中的唐虞,那无为而治之世,不能回去的乌托邦,那确实性,比到‘ 阴间’去还稀少”B12。复古倒退的社会理想,使人“心如槁木”,不思进取,丧 失理想 和斗志,只顾眼前实利,最终变得卑俗、懦弱、吝啬、胆怯。同时,“无为而治”还使统治 者 奉行一套“使民不争”、“常使民无知无欲”的愚民政策,暗中玩弄一套阴险狡诈的“君人 南面之术”,对封建政治产生了恶劣的影响。 老子还根据“反者道之动”的原则和“无为”、“不争”的思想,推行一套消极退让的人生 哲学,鲁迅认为这只能塑造出怯懦、保守、畏缩、苟且偷生、不思进取、不敢为天下先的国 民来,逆来顺受、含辱忍垢和麻木软弱是其最大特点。“无为”、“不争”的结果,“凡事 都不容易有改革;前驱和闯将,大抵是谁也怕得做。然而人性岂真能如道家所说的那样恬淡 ;欲得的却多。既然不敢径取,就只好用阴谋和手段。从此,人们也就日见其卑怯了” B13。鲁迅在其小说《出关》中以“孔老相争”为线索,借老子这个形象鞭挞了懦弱、退 让的 国民劣根性。鲁迅这样评价孔老:“孔老相争,孔胜老败,却是我的意见:老,是尚柔的; ‘儒,柔也’,孔也尚柔,但孔子以柔进取,而老却以柔退走。这关键,即在孔子为‘知其 不可而为之’的事无大小,均不放松的实行者,老则为‘无为而无不为’的一事不做,徒作 大言的空谈家。”B14
    对于庄子,鲁迅主要批判了他的“欲并有无修短白黑而一之”的相对主义。鲁迅认为,庄子 这种思想与儒家的“中庸”原则对国民性格的负面影响尤为恶劣,使人们在大是大非面 前丧失原则,在思想和信仰上缺乏“坚信”,对思想、主义一概从实利主义原则来决定取舍 ,没有追求真理热爱真理的执着精神。鲁迅断言,中国国民性格中的“无特操”和“无坚信 ”的通病,便是相对主义是非观带来的恶果:“要做事的时候可以援引孔丘墨翟,不做事的 时候另外有老聃,要被杀的时候我是关龙逢,要杀人的时候他是少正卯,有些力气的时候看 看达尔文赫胥黎的书,要人帮忙就有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B15总之,不管 什么信仰、原则,只要对自己有利就行。 老庄思想还推动和强化了历史上早已存在的“隐逸”之风,并为之提供了理论依据。鲁迅对 “ 隐逸”这种历史久远的文化现象和人生哲学进行了批判,认为这是一种逃避现实、回避斗争 、缺乏社会责任感、自私的人生态度。他指出:“泰山崩,黄河溢,隐士们目无见,耳无闻 ,但苟有议及自己们或他的一伙的,则虽千里之外,半句之微,他便耳聪目明,奋袂而起, 好象事件之大,远胜于宇宙之灭亡。”B16
    (二) 对道教的神仙信仰的批判:
    不死成仙的信仰是道教的核心内容。道教为了扩大自身的影响,极力夸大和渲染神仙境界的 快乐与享受。葛洪的《抱朴子·对俗》篇说:“古之得仙者,或身生羽翼,变化飞行,失人 之本,更受异形,……老而不衰,延年久视,出处任意,寒温风湿不能伤,鬼神众精不能犯 ,五兵百毒不能中,忧喜毁誉不为累,乃为贵耳。”B17《对俗》篇又说:“果能 登虚蹑 景,云舆霓盖,餐朝霞之沆瀣,吸玄黄之醇精,饮则玉醴金浆,食则翠芝朱英,居则瑶堂瑰 室,行则逍遥太清。”B18道教所宣扬的这种快乐和幸福,实际上是对封建帝王和 官僚贵 族的特殊地位和享乐生活的进一步夸大和想象。“追求肉体长生或飞升,无非是奢望官僚名 士的享乐生活得以无限延长”B19。的确,封建统治者除了政治权力之外,唯一需要 的几乎 就是肉体生命的本身,是“健康长寿”和“万寿无疆”,只要他活着,就能永久地拥有人世 间一切美好的东西。但肉体生命的有限性终究是一个无法抗拒的自然律,诚如鲁迅所说,封 建统治者“欲望没有衰,身体却疲惫了;而且觉得暗中有一个黑影——死——到了身边了, 于是无奈,只好求神仙。这在中国,也要算最高理想了”B20。
    鲁迅认为,长生不死的神仙信仰,对中国人特别是处于社会上层的统治者,有着极大的消极 影响。这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以长生不死为最高理想,一味耽于物质利欲的享乐, 使得“中国历史的整数里面,实在没有什么思想主义在内”;“即使偶然有些外来思想,也 立刻变了颜色,而且许多论者反要以此自豪”B21。神仙信仰的另一个消极影响,便 是一种 极度自私的个人主义人生观支配了“大小丈夫”们的头脑,在他们的思想里,只有一个“我 ”,“单要由我喝尽了一切空间时间的酒”B22。这种人所希望的,只是“大约别的 都可 以老,只有自己不肯老”;“不必再有后进”,好由他们自己“占尽了少年的道路,吸尽了 少年的空气”B23。汉武帝所向往的“嗟呼!吾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鱗耳”B24的感叹,就是这种极端自私自利思想的最形象的注脚。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