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学术研究 >

论鲁迅的道教文化观——从“中国根柢全在道教”说起(4)

http://www.newdu.com 2018-04-14 宗教学研究 吕有云 参加讨论

    三、 准确理解“中国根柢全在道教”
    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出,鲁迅对道教的评价是很低的。“中国根柢全在道教”的论断,主要 是就道教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负面影响而言的。在鲁迅眼中,道教实际上是国民性中“兽 性方面的欲望”的集中体现,也是种种愚昧无知的封建迷信的集中体现。换言之,道教是民 族劣根性的反映。值得注意的是,鲁迅的这一著名论断,仅从字面理解,似乎是说中国文化 的根柢全在道教,或道教文化代表和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全部,然而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知道 鲁迅的原意并非如此。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一论断作进一步分析,以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鲁 迅的道教文化观。
    首先,鲁迅先生是作为文学家的思想家,他认为最善于改变国民精神的,当首推文学,因此 他弃医从文,终身致力于以文学为手段进行文化剖析与社会批判,以唤醒民众重振民族精神 。这就决定了鲁迅主要是以文学家的直接感悟和无休止的批判来辐射他的思想能量,而不象 哲学家那样在逻辑系统的思考中来论证他的思想凝结;加之他本人没有对道教的历史做过 系统的研究,他对道教的认识和评价,也只是从某个特定的角度出发的,确有不够全面的 地方。因此,“中国根柢全在道教”的论断,有些偏颇,而从他对道教给中国人的精神与心 理所造成的种种影响的分析和解剖来看,无疑是十分深刻的,抓住了问题的要害。
    其次,“改革国民性”是作为思想家的鲁迅奉献给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的思想财富,也是理 解鲁迅复杂精神世界的一把主要的“钥匙”。因此,通过剖析和批判包括道教在内的传统文 化,改革国民性的恶劣方面一直是他主要的着力点,这并非意味着他从根本上否定了传统文 化和“国民性”中也有良性的一面。鲁迅在1936年3月4日致尤炳圻的信中就谈到,中国的国 民性“其实是伟大的。但我们还要揭发自己的缺点,这是意在复兴,在改善”B35。 因而 ,鲁迅对道教文化的认识和评价,主要是批判而不是赞扬,这完全是为了服从和服务于“改 革国民性”这个最要紧的事业的。所以,我们必须从鲁迅的“改革国民性”这个一以贯之的 思想取向出发来理解他的道教文化观。 再次,鲁迅说过,“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苟有阻碍 这前进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 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B36。这表明了鲁迅对待传统文化遗产的态 度, “他的着眼点显然不在于各种文化派别的‘原教旨',而在于它们对后世的影响。也就是说 , 鲁迅是从现实情况出发来评价传统文化,并决定对它的取舍的”B37。而道教自明代 中叶以 后就逐渐走向了衰落,在鸦片战争后至民国间的一百多年中,更是江河日下,“近现代 中国道教逐渐失去固有的本色。一些宫观殿堂变成了赚钱的场所,为信徒做功德也成了一些 道士糊口谋生的手段,做道士成为一种职业”B38。甚至玄门清静之地也经常出现政 治权 利、经济利益和教内派系的斗争,道教用以影响社会生活的主要是它的封建性和保守性的方 面,它已从整体上失去了探索宇宙人生的热情与动力。不可否认,鲁迅所观察和认识到的道 教,实际上恰好是道教史上最衰微、最缺乏活力与创新的道教,它与当时进步的思想家们所 倡导的科学精神、理性精神是格格不入的,与时代精神的发展背道而驰,已成了阻碍中国社 会前进和发展的障碍。出于对道教文化的这种社会影响的认识和对它的愤激之情,所以鲁迅 先生采用了这种比较激进的表达方式:“中国根柢全在道教”。
    (作者:吕有云,男,1965年生,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2001级博士生,广西大学社会科学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