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格物致知 >

不如怜取眼前人:珍惜当下 不要把懊悔留给将来

http://www.newdu.com 2018-05-16 腾讯儒学 杜利平 参加讨论

    文/杜利平
    这世上任何美好爱情和婚姻的成就都不是撞大运得来的,需要付出智慧和努力。
    
    任何事都需要智慧和精力去经营(资料图 图源网络)
    即使在信奉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古代,有些智者为了获得自己的理想爱情,也会动用一些爱情小心计,成全自己的爱情。比如你看——
    司马相如“凤求凰”
    司马相如是西汉有名的辞赋家、音乐家。他早年家贫,并不得志,父母双亡后寄住在好友蜀郡临邛(今四川成都邛崃县)县令王吉家里。
    当地的大富豪卓王孙,有一个十七岁的美貌女儿卓文君。她美的就像画中人一样:“眉色远望如山,脸际常若芙蓉,皮肤柔滑如脂”;
    而且她善弹琴,文采也非凡。本来已许配给某一皇孙,不料那皇孙未待成婚便去世了,所以当时文君算是在家守寡。尽管如此,当时追求卓文君的达官贵人、文人墨客还是很多。
    
    卓文君秀外慧中,引得众人追求(资料图 图源网络)
    因为家境地位相差悬殊,司马相如根本排不上号,只能算众多的暗恋者之一。怎样才能让“心上人”知道自己的心意呢?一个机会终于来了!
    卓王孙一向与王吉多有往来。一天,卓王孙在家宴请王吉,司马相如也在被请之列。席间,免不了要作赋奏乐。司马相如就趁机演奏了一首《凤求凰》。
    卓文君久慕司马相如之才,正躲在帘后偷听。擅长音律的她,对琴中的求偶之意一听便明白了。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的大胆表白,让也仰慕司马相如文采的卓文君大为倾心。
    卓文君不顾父亲卓王孙的反对,与司马相如私奔成亲,并且不怕生活清贫艰难,当垆卖酒,传为千古佳话。
    
    一曲《凤求凰》,成就了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爱情(资料图 图源网络)
    赵明诚“词女之夫”
    赵明诚(1081年—1129年),字德甫,是宋代著名的金石学家、文物收藏家。他的父亲是宋徽宗崇宁年间宰相赵挺之。
    一天,赵挺之准备为赵明诚选媳妇,将赵明诚找来。赵明诚静静地听完父亲说过女孩的情况后,说自己年纪尚轻,婚事可以暂时放放。
    然而他这个理由似乎不能安抚为儿子终身大事操心的父母,父亲还是一再和他提到婚姻的事情。有一天,赵明诚偶然在白天时睡着了,在梦中他读到了一书奇书。
    他醒来后只记住了三句,而且印象特别清晰。这三句为:“言与词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拨。”他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便把梦境告诉了父亲,请父亲帮忙解释。
    
    赵明诚梦中得到三句话(资料图 图源网络)
    赵挺之听后,思考了一下说道:“‘言与词合’是‘词’字;‘安上已脱’是‘女’字;‘芝芙草拨’是‘之夫’二字。合起来就是‘词女之夫’四字,就是说你将来要成为能作词女子的丈夫。”
    原来赵明诚之所以一再推辞父母为他张罗的婚事,是因为他早已有了自己的意中人,那就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的李格非之女李清照。
    当时,李清照以两首小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在京城的文人圈里大受瞩目,才名不胫而走。
    她那流畅的思绪,灵动的笔触,清新的风格,让许多人赞不绝口。赵明诚就是赞赏者之一。一次元宵节相国寺赏花灯时,李格非介绍赵明诚与李清照相识了,赵明诚更是对李清照产生了浓浓的爱慕之意。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资料图 图源网络)
    所以他回去之后,便杜撰了这一个梦境,以“言与词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拨”的字谜方式,巧妙地向父亲说了此事。赵挺之恍然大悟,明白了儿子的心意,便派人去向李清照求亲。
    最终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他们那“赌书消得泼茶香”的诗意生活,更为历代读书人所艳羡和向往。
    北宋晏殊曾写过这样的句子:“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爱情是天时地利人和的游戏。
    从古至今,茫茫人海,遇到你那个合意之人不容易。处在恋爱婚姻不自由的古代,这两位名人却因为自己对美好感情的一份主动追求和珍重珍惜,成就了自己的爱情佳话。
    
    爱情中需要双方的勇气和对感情的重视(资料图 图源网络)
    即使在婚恋自由开放的今天,如果面对爱情,一味消极退缩,甚至随便对待,最后我们也难免会落得悔恨遗憾,只能怅叹:“后来,当我学会了如何去爱,而那人却已经消失在人海,有些人一旦失去就不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