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天地含象, 日月贞明:作为道教法器的铜镜

http://www.newdu.com 2018-06-08 腾讯道学 牧之 参加讨论

    文/牧之
    在古代,铜镜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关系,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具。迄今为止,在我国范围内发现的最早铜镜出土于大约公元前4000年的青海齐家文化遗址。
    
    【新石器】齐家文化出土铜镜(资料图)
    能追溯到商代至春秋的铜镜零星出现,战国时期,铜镜逐渐盛行。到了西汉,铜镜已经在皇宫贵族中间广泛流行。
    铜镜在日常生活中,主要用于照影取相。在秦汉时期,由于神仙和方术信仰的兴起,铜镜进而和道教信仰产生了联系。当时的铜镜中都充满着浓厚的神仙思想。
    其中有大量的神仙形象图饰,如反映长生登仙愿望刻有羽人、王子乔、赤松子、东王公、西王母、黄帝等的画像镜,也有反映上古神兽信仰刻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四神镜。
    
    当代动画中的赤松子形象(资料图)
    铜镜上还出现了大量吉祥祝愿铭文,如“左龙右虎辟不祥,朱鸟玄武顺阴阳”、“尚方作镜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浮游天下遨四海,寿如金石为国宝”、“袁氏作镜真大好,上有东王公西王母,左右辟邪,常保二亲生久”等等。
    这些无不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长寿成仙的追求。说明道教成仙思想也慢慢渗透到社会各阶层人们的意识之中,成为当时社会历史普遍的思想潮流。
    铜镜在先秦时期基本上是被视为普通之物,用于日常生活。由于受两汉谶纬思想和道教神仙信仰的影响,铜镜又超越于作为人们生活中的日用品,成为了道教的法器而使用。
    
    四神规矩镜(资料图)
    正如《易》所说:“天垂象,见吉凶。”铜镜中的成像,具有了特殊的意义。经过改造后的铜镜,被道教应用于宗教修炼,主要有照妖辟邪、精思存神、修道炼丹等宗教功能。
    铜镜能照妖辟邪
    西汉刘歆著,东晋葛洪辑抄的《西京杂记》曰:
    “高祖初入咸阳宫,周行府库,不可称言。其尤惊异者:······有方镜,广九寸,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掩心而来,即肠胃五脏历然无碍。人有病在内,则掩心而照之,即知病之所在。女子有邪心,则胆张心动。秦始皇帝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煞之。”
    
    铜镜常用于科仪法事(资料图)
    可以看出,当时的人认为这种特殊的铜镜能够像今天的CT一样照出常人的生理疾病,但又能够反映人的心理情志。这也许是道教中认为铜镜能够照出妖怪原形进而辟邪的源头。一些早期道教著作也有记载。如《太平经》中说“故是天洞明照心之镜也,不失铢分”。
    到了东晋时期,葛洪在《抱朴子》中提到入山修道隐居或许会遇到妖魔侵害,而背悬九寸铜镜则能识别妖魅,现其原形,使其不敢靠近。《抱朴子·登涉》篇曰:
    “又万物之老者,其精悉能假托人形,以眩惑人目而常试人,唯不能于镜中易其真形耳。是以古之入山道士,皆以明镜径九寸已上,悬于背后,则老魅不敢近人。”
    “或有来试人者,则当顾视镜中,其是仙人及山中好神者,顾镜中故如人形。若是鸟兽邪魅,则其形貌皆见镜中矣。又老魅若来,其去必却行,行可转镜对之,其后而视之。若是老魅者,必无踵也;其有踵者,则山神也。”
    
    其精悉能假托人形(资料图)
    山中修行的一大危险就是假托人形的老魅邪兽,最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西游记》小说中的“白骨精”就是。这些鬼魅邪影,经常能够迷惑常人,而人的肉眼是无法识别出来的。
    对于刚修道不就的新道士,也只能依靠铜镜,震之以巨大的威慑,使之不敢靠近,无法害人。除了给邪魅以威慑之外,持镜者又可以从明镜中分辨出鬼魅和山神来(山神或许是对修道之人的考验,不必害怕),其中区别就是看他们是否有脚后跟。葛洪还举例几个例子:
    “昔张盖蹋及偶高成二人,并精思于蜀云台山石室中,忽有一人着黄练单衣葛巾,往到其前曰,劳乎道士,乃辛苦幽隐。于是二人顾视镜中,乃是鹿也。因问之曰:汝是山中老鹿,何敢诈为人形。言未绝,而来人即成鹿而走去。”
    
    汝是山中老鹿,何敢诈为人形(资料图)
    “林虑山下有一亭,其中有鬼,每有宿者,或死或病,常夜有数十人,衣色或黄或白或黑,或男或女。后郅伯夷者过之宿,明灯烛而坐诵经,夜半有十余人来,与伯夷对坐,自共樗蒲博戏,伯夷密以镜照之,乃是群犬也。伯夷乃执烛起,佯误以烛烬蕪其衣,乃作燋毛气。伯夷怀小刀,因捉一人而刺之,初作人叫,死而成犬,余犬悉走,于是遂绝,乃镜之力也。”
    上文中的两个例子,一个是用镜照老鹿现形的,而张盖蹋及偶高成两人,可能还是初学道士,故仍然需要铜镜来识别妖兽的幻化之术。而另外一个则是,群犬化人与人对坐博戏,看起来并没有伤害人之意,但最终被人所识破,作群兽散,这乃是得力于铜镜的功效。
    后隋朝人王度作《古镜记》,据书中所记他从友人处获得古镜一枚,“持此则百邪远人”,具有辟邪的法力。又有唐朝人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一书中也曾记载有一块明镜能使“魅魅行状,了然镜中”。这种镜能使妖魔鬼怪显露原形,大概就是道士们的“照妖镜”了。
    铜镜有助于精思存神
    存思,一名“存想”、“存神”,乃道教修炼方术之一。要求闭合双眼或微闭双眼,存想内观某一物体或神真的形貌、活动状态等,以期达到集中思想,去除杂念。
    
    为学之基,以存思为首(资料图)
    如果能存思真神,神就会安置其身,达到长生久视的目的。《云笈七签》卷四十三《存思》曰:“为学之基,以存思为首。常行之智静神凝,除欲中静,如玉山内明,得斯时理,久视长生也。”
    铜镜成像,同时暗诵神仙名号,则有助于修炼者存思神仙形象。葛洪在《抱朴子内篇·杂应》云:
    “或用明镜九寸以上自照,有所思存,七日七夕则见神仙,或男或女,或老或少,一示之后,心中自知千里之外,方来之事也。明镜或用一,或用二,谓之日月镜。或用四,谓之四规镜。四规者,照之时,前后左右各施一也。用四规所见来神甚多。或纵目,或乘龙驾虎,冠服彩色不与世同,皆有经图。”
    
    【唐】日月之光镜(资料图)
    这里谈到铜镜的大小,即九寸,甚至九寸以上。“九”乃首阳之数,能增强功效。用镜有两种,一种为日月镜,一种为四规镜,后者效果更好。然后在方室僻静之处,精思存神,七日七夜则能见神。又曰:
    “欲修其道,当先暗诵所当致见诸神姓名位号,识其衣冠。不尔,则卒至而忘其神,或能惊惧,则害人也。为之,率欲得静漠幽闲林麓之中,外形不经目,外声不入耳,其道必成也。”
    “三童九女节寿君,九首蛇躯百二十官,虽来勿得熟视也。或有问之者,或有诃怒之者,亦勿答也。或有侍从为伟晔,力士甲卒,乘龙驾虎,箫鼓嘈嘈,勿举目与言也。但谛念老君真形,老君真形见,则起再拜也。”
    “老君真形者,思之,姓李名聃,字伯阳,身长九尺,黄色,鸟喙,隆鼻,秀眉长五寸,耳长七寸,额有三理上下彻,足有八卦,以神龟为床,金楼玉堂,白银为阶,五色云为衣,重叠之冠,锋鋋之剑。”
    
    老君真形(资料图)
    “从黄童百二十人,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前道十二穷奇,后从三十六辟邪,雷电在上,晃晃昱昱,此事出于仙经中也。见老君则年命延长,心如日月,无事不知也。”
    葛洪强调在存神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暗中诵念神仙姓名位号,根据识别降临神仙的衣冠等特征,避免见而不识而受到惊吓伤害。书中还提到在见到神仙时会出现各种神官来问答考验修道者。
    在此过程中修炼者务必要保持冷静,不能惊慌,不必问答,不必重视,更不能造次,继续存思老君真形,念诵其名号。在老君真形出现,则可以“起再拜”。如果能见到老君则会延长寿命,心如日月,无所不知。这就是通过精思存神,以达到长生久视之目的。
    铜镜的特殊制造
    铜镜也被用于道士炼丹,如鼎形镜和炉形镜等。关于铜镜修炼的道经很多,葛洪提到众多经书中与镜有关的有《入山经》、《四规镜》、《明镜经》、《日月临镜经》。
    
    【唐】日月星辰八卦镜(资料图)
    在上清派和灵宝派的早期经书如《上清明鉴要经》、《太上明鉴真经》、《灵宝道士明镜法》等书中均记载有详细的修镜法。道教所用明镜并非是普通的镜子,而是要经过特殊加工设计与经过特殊程序进行铸造。
    唐代高道司马承祯就是一位铸镜高手,他曾经亲自铸镜,并撰写了铸镜文章《上清含象鉴剑图》。出土的唐代日月星辰八卦镜,据说即出自司马承祯之手。上面有铭文曰:“天地含象,日月贞明,写规万物,洞鉴百灵。”
    另外还有《上清长生宝鉴图》、《神仙炼丹点铸三元宝照法》等集中讨论铜镜的道经。宋代之后,由于内丹术盛行,镜的地位也随之下降了。
    (编辑:柯恩)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牧之,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