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世奉天师道,他却为何认定“三张”是伪法?

http://www.newdu.com 2018-06-25 腾讯道学 清虚道人 参加讨论

    文/清虚道人
    祖天师立天师道,设二十四治,以正一盟威之法教化信众。后经三代发展,至系天师张鲁时期,凡受天师道教化的地区均出现“民夷便乐之”的盛景。这一时期的天师道颇有些政教合一的味道,尽管其为百姓创立了一个逃避乱世的桃花源,但因为并非王室正统,所以正史记载中总是会用污蔑性的词汇来描述早期道教。如《三国志·张鲁传》中写道:“(张陵)客蜀,学道鹄鸣山中,造作道书以惑百姓,从受道者出五斗米,故世号米贼。”《华阳国志·汉中志》记载曰:“沛国张陵,学道于蜀鹤鸣山,造作道书,自称太清玄元,以惑百姓。”不论是《三国志》还是《华阳国志》,代表的都是正统王朝的思想意识形态,对与其统治相背离的天师道自然如鲠在喉。这也说明,此时的道教尚没有得到官方认可,仍处于草创阶段,可归结为大概念上的民间宗教。
    
    北魏寇谦之(资料图)
    道教,从民间的信仰上升为官方意识形态,约迟至南北朝时期,这与北魏寇谦之对道教的改革密不可分。
    寇谦之传世有《云中音诵新科之诫》,言其得授老君之命,“宣吾《新科》,清整道教,除去三张伪法,租米钱税,及男女合气之术。”有人根据这段记载,认定寇谦之完全否定了天师道初创时期张道陵、张衡、张鲁三位天师的功绩,并“专以礼度为首,而加之以服食闭炼”来对天师道所行的道法、道术进行彻底改革。这一认知其实是存有偏差的。《魏书·释老志》中记载,寇氏家族实为世奉天师道的大族。寇谦之自幼爱好仙道,修习张鲁之术,后与仙人成公兴一同入嵩山修道。据传,成公兴对寇谦之的评价极高,言其“未便得仙,正可为帝王师耳。”
    
    并非是对立教时期三位天师的否定(资料图)
    从寇谦之的家族背景及他本人的信仰来看,《云中音诵新科之诫》中提及的“除去三张伪法”并非是对立教时期三位天师的否定,而专指借祖师之名的诸多民间宗教组织。这些组织虽然秉承天师道之名,行化的却并非天师道之实,因此才有必要对其进行清理整顿。之所以会有此举,还要追溯到张鲁降曹之事。
    建安二十年(215),曹操统兵十万进攻汉中,为避免生灵涂炭,张鲁以降曹的方式保证了汉中人民的生命安全。曹操嘉奖张鲁有功,封以阆中侯,并使双方子女互相婚配。其实,曹操只是借助于系天师的名声来笼络民心,并非真心招抚。另一方面,曹操加紧了对天师道教民的控制,并用调虎离山之法将张鲁及子女、臣僚及汉中百姓北迁,此举彻底瓦解了天师道的根据地。史书记载,在不到四年的时间中,曹操下令教民北迁三次,人数达到数万之众。
    
    部分教民各自为政、独立传教,甚至改变了天师道的组织制度(资料图)
    这一次的被迫迁移,给天师道带来两个致命后果:一方面,在迁徙的过程中难免颠沛流离,教民及普通民众大有伤亡。系天师在迁到邺城后的第二年也羽化登真,天师道失去了核心领导人,这便使人们的信仰之心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天师道离开了汉中这一根据地,自此随流民散于各地,原有的二十四治规章也不复存在。《正一法文天师教诫科经》中记载:“至义国殒颠,流移死者以万为数,伤人心志。自从流徙一来,分布天下。……诸祭酒主者中,颇有旧人以不?从建安、黄初元年以来,诸主者祭酒人人称教,各作一治,不复按旧道法为得尔。”部分教民各自为政、独立传教,甚至改变了天师道的组织制度,从而使其彻底沦为民间百姓的巫蛊杂术。
    这期间,还发生了数次借天师道名义而行起义之事的事件。《华阳国志》中记载,有一位叫陈瑞的天师道信徒开始自称天师,他一改入道需纳五斗信米的规定,却要求人们以酒一斗、鱼一尾作为信物,且不允许信奉他人。陈瑞以清洁为规,规定凡入道者若家中有父母妻子丧亡皆不得出入凭吊,甚至不允许前去探望病人及哺乳期的妇人。这些规定皆与人伦道德相悖,陈瑞最终被益州刺史王浚以“不孝”的罪名诛杀,并焚烧了其道治。此外,托李弘之名起兵作事的情况在二百余年中连绵不绝,其势力范围更是波及到了广大中原地区。寇谦之在《云中音诵新科之诫》中提到:“世间诈伪,攻错经道,惑乱愚民。但言老君当治,李弘应出,天下纵横,返逆者众,称名李弘,岁岁有之。”
    
    通过增订戒律和斋醮仪范的方式来增加天师道的庄严性。(资料图)
    这一时期的天师道虽然在各地均有流传,但祖天师留下的教诫基本废除,人人各自为政,且不断参与叛乱,寇谦之认为此乃大乱之象,是从根本上违背了祖天师立教之言,所以才称其为“三张伪法”,意为借“三张”的名义而行伪乱之法,是最应当革除的弊病。因此,寇谦之才需要借助于北魏太武帝的支持,对北方天师道进行改革。
    寇谦之以礼教为准则,重在整顿道教组织,加强科律的建设,通过增订戒律和斋醮仪范的方式来增加天师道的庄严性,使散乱于民间的教团组织完成了与上层社会审美相一致的自我改造,真正开启了道教信仰升格为国家信仰的正统之路。
    (编辑:孟淅)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清虚道人,腾讯道学专栏作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