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丹道养生 >

四时变化与人同:道家遵时养生之法

http://www.newdu.com 2018-07-30 腾讯道学 吕方舟 参加讨论

    文/吕方舟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这话强调的是每年、每日开头时节需得好好把握,好好规划,开头开得好,往往后面都顺。
    
    一日之计在于晨(资料图)
    这话在起居养生方面也有道理。古往今来,许多大师、名家,都强调要早起晨练,如晚清名臣曾国藩给自己订的“日课十二条”第三条就是“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民国大作家梁实秋先生也有早起的好习惯,认为“醒来听见鸟啭,一天都是快活的”。当然,要想早起,自然是要早睡的,否则睡都睡不够,如何起得来。现代社会,早起似乎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儿——如果有比这更为困难的,那就估计就是早睡了。
    事实上,早睡还是晚睡、早起还是晚起,并不仅仅个人喜好问题,而是对于生命节律把握的问题。人之一生,气血有盛衰变化,人之一日,气血亦有盛衰起伏。顺着这个规律走,生命成本低,健康损耗小,易于长寿,反之则容易生病。生活之中,吃喝拉撒、柴米油盐,诸事细杂而多,倘若能尽数踩在节律点上,则往往一切顺心。常觉事事混乱,往往则是诸事不在点之故耳。
    
    电子设备的使用使得人们入睡越来越晚,生活越来越不规律(资料图)
    瑞南道人高濂所著的《遵生八笺》中,有一篇《高子怡养立成》,讲的即是他每日行程,该文细致入微,生活诸事面面俱到,虽然有许多事情乃是古人、有闲阶层所行之事,但也可以以现代之事代之,颇有可参价值。今儿我们就来聊聊这篇文章以其中的养生道理。
    “高子曰:恬养一日之法,鸡鸣后睡醒,即以两手呵气一二口,以除夜间积毒。合掌承之,搓热,擦摩两鼻旁,及拂熨两目五七遍。更将两耳揉捏扯拽,卷向前后五七遍。以两手抱脑后,用中食二指弹击脑后各二十四。左右耸身舒肩,作开弓式,递互五七遍后,以两股伸缩五七遍。”
    现代人晨起,往往是闹钟响了,按掉再睡,如此反复,然后发现来不及了忽然惊醒,匆匆忙忙爬起来穿上衣服就跑。其实晨起讲究之事颇多,如此匆忙跳起出门,这叫做“大惊气血”,气血自前一刻沉睡时的缓慢运行,突然转为快速运行,不免气血逆乱,一天都精神状态不好。
    
    想用闹钟叫醒自己,却导致气血逆乱(资料图)
    晨起养生要领,在于“吐浊醒身”,大抵人深眠一日,血气运行缓慢,缓则气机停,停则浊气滞,故醒来时候,首先要深呼吸,呼气一二口,“除夜间积毒”,浊气去则气血开始运行,生机始发。而之所以先要呼吸吐纳,在于人之气血生藏于脏腑,通过经络输送至体表,且肺主呼吸,通调百脉,故先做呼吸吐纳,激发脏腑精气,使一身生机,通过肺之通调,布散全身。
    人头为阳,足为阴,晨起唤醒阳气,莫过于对头部进行刺激按摩。而头部按摩之中,梳头又是最好的方法。故早上起来不要急着吃饭,先以双手作爪状,自额头至后项缓缓梳头一二百下,能引气血发越于上,让人觉得神清气爽,真正的“醒来了”。同时还能按摩头皮,营养发根,久久行之,能减少脱发。
    
    头部按摩(资料图)
    面部亦是诸多经脉汇聚之处,古人称之为“昆仑”,有“汝欲不死修昆仑”的养生要诀(详情可参考《修昆仑证验》),故按摩面部也是晨起必不可少的养生功课,尤其是鼻旁有迎香穴、上迎香穴等穴位,对改善呼吸系统健康有良好疗效;而耳朵通于肾,又是周身诸多器官的全息反应点,因此面部按摩,尤其是对耳鼻的按摩,实是功小而利大也。按摩之法如《遵生八笺》所述,双手搓热,摩擦鼻两旁、面颊、双目,之后搓揉双耳,并适度向前后轻轻拉伸。再将双手掌根部置于耳上,手指放在脑后并轻轻敲击后脑,此古称“鸣天鼓”,有醒神之功。
    头部按摩之后,可做全身导引等轻运动量运动。上肢以左右甩手,对拉伸举,左右如开弓状等动作为主,以通调经络,活动关节,拉伸肌肉。下肢则以弯腰、蹲起、转腰、压腿等为主,以活动下肢气血。同样的,动作以从上到下为顺序,盖人之沉睡,气血阴滞,故先唤醒属阳位的上部,再使阳气下通于腿脚。现代人有的喜欢早上一醒来,就下床做俯卧撑、仰卧起坐,以锻炼肌肉,殊不知此时身体尚未完全苏醒,不经放松直接进行力量训练,最容易拉伤,当戒之切切。四五六十岁之人尤其如此。
    
    早上起来身体还未苏醒,直接进行剧烈运动是不适宜的(资料图)
    全套动作,看似复杂,实际做下来,也不过十分钟左右时间,但这十来分钟前后,人的精神状态、身体的舒适程度、心情的愉悦程度,判若云泥,此中舒爽,行者自之,大家不妨一试。
    “起服白滚烫三五口,名太和汤。次服平和补脾健胃药数十丸,少顷进薄粥一二瓯,以蔬菜压之。勿过食辛辣及生硬之物。”
    晨起活动之后,宜及时饮水。人体静卧一夜,水液不足,代谢产物堆积,故宜尽早饮水,以促进新陈代谢。前面我们讲了要“唤醒躯体”,此时即是要唤醒胃肠。唤醒在于动,对于躯体采用按摩、活动之法,而胃肠则在于饮食。寒性收引,最能滞涩,热性温通,有利于气血运行。故晨起饮食物,忌讳生冷。许多人有晨起喝冷水促进排便的习惯,殊不知此习惯最是错误,空腹饮冷,寒气上中,自然脾胃受伤自然排泄,但以此认为是通便,以为排毒,则是自损健康。即便体质偏于阳热之人,素来胃中闷热,也不宜在此时引用冷水,以水温较常温略高,饮用入口后不觉凉为度。
    
    早起时应喝温水补充水分,但切忌喝凉水(资料图)
    温度之外,食物亦有讲究。胃肠功能尚未完全唤醒之前,不宜进食坚硬难消化的食物,以免消化不良,造成饮食积滞。现代人多讲究进食营养之品,故早餐往往诸物杂投,肉类、水果俱进。但实际上,食物的营养要靠脾胃消化之后才能被人体吸收,因此与其着眼于什么食物营养丰富,不然着眼于营养被吸收率,看看什么食物它的营养最容易被吸收,这样反而“更有营养”。食物之中,粥最养人,尤其是小米粥,慢火细熬,其上凝结之米油,乃五谷之精华所聚,能补养脏腑。故《遵生八笺》强调,晨起当进薄粥一二瓯。若担心粥过于清稀容易饿,不妨配上一碗蛋羹,或者先喝完粥开胃后,可以吃些肉包、面包等,增加饱腹感。
    “或课儿童学业,或理家政,就事欢然,勿以小过动气,不得嗔叫用力。”
    
    即使是在节假日,早上也适当进行插花之类的休闲活动,不应贪睡(资料图)
    进食之后,今人开始上班,古人也主张此时当做点事儿。上面我们提到了,一日诸事,要顺生命阴阳之节律。白天属阳,主动,故上午时候,确实当以工作为主,有所劳作,才使阳气得泄,即便是休假无所事事,也应安排点事情,如书中所说“开垦沟畦,芟草灌花……时即采花插瓶,以供书斋清玩”。现代人有些习惯不良者,早晨贪睡,一觉到中午,阳气升发不畅,久则气郁倦怠。
    当然,除开久睡,生闷气发怒,也损气机,故瑞南道人特地强调要“就事欢然”,保持愉快之心做事。阳气小劳则疏达,过劳则耗散,生气乃是劳心,因此切不可在工作时频频动气,或者大呼小叫。现代社会工作占据了我们大部分的时间,工作时心情不好,则一日之中大部分时候都心情不好,学会开心工作,很有必要。
    “归室宁息闭目,兀坐定神。顷就午餐,量腹而入,毋以食爽过多,毋求厚味香燥之物以烁五内。食毕,饮清茶一二杯,即以茶漱齿,凡三吐之,去牙缝积食。作气起,复鼓腹行百余步而止。或就书室,做书室中修行事;或接客谈玄,说闲散话。”
    
    三两好友相聚,品茗聊天,放松心情(资料图)
    午餐之前,忙碌一早上,人之精神头减退,再忙则易耗气血,故古人主张此时稍作休息,静坐闭目养神。现代社会要在工作时候闭目养神,颇有难度,但原理在此,可以变化为之,譬如将需要消耗脑力的工作,近来排在早上精神状态最佳的时刻,而十点半十一点,临近午餐之时,可以稍微进食点坚果茶品,休息之分中,之后做一些事务性工作,如收发邮件、联系客户,或者回顾一下上午的行程,看看还有哪些没做的,安排下午何时完成更方便。如此虽然没有闭目养神,但工作时有紧有松,实际上也是一种放松休息。
    午餐之后,由于气血下聚肠胃以运化食物,同样也是比较精力不济,故此时也不宜用脑工作,一是强迫气血归于脑补,不利于食物消化,二是即便工作,往往效率也不高。但同样的,也不宜饭后即刻午睡,影响消化,也休息不好。不妨闲话聊天一会儿,或者看看小说,舒缓半小时为佳。
    
    午餐应更丰富些(资料图)
    午餐同样需要讲究。比起早餐,中午时分气血旺盛,故可多进食些荤食饭菜,做到“吃饱”,以便于下午工作。但每个人消化吸收情况有所不同,有的人食量不大,但消耗较快,宜少食多餐,下午抽时间吃块糕点垫垫肚子,不可勉强午餐时候进食过多,或者下午饥饿时候强行忍耐,以免损伤胃肠。煎炸烧烤辛辣重口味食物,最能调动味觉,让人喜食,偶尔用用开胃,但不可多食,易生胃病。
    “于焉杖履门庭林薄,使血脉流通。时乎晚餐,量腹饥饱,或饮酒十数杯,勿令大醉。”
    下午时分亦可安排工作,此道理与上午相同,故不再赘述。惟工作一日,在傍晚时分当运动一番,拉伸筋脉,锻炼气血,以免一日工作,气血运行缓慢,痰湿瘀血积滞,久则成病。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每次最好能有半小时到一小时的运动时间,以运动后能出汗最佳。每周最少保证四天有运动。
    
    到了晚上可适量饮用米酒(资料图)
    晚餐时仍需根据饥饱进食,古时候食物颇有不足,保暖设备亦不如现代这般齐全,且酒多以家酿米酒为主,度数不高,能养气血,故多有习惯就餐时小酌几杯的习惯。但如今物质丰富,营养过剩,城市中人,尿酸、血脂高者不少,因此酒类最当控制,“啤酒炸鸡”最是不利健康。
    “篝灯冬月看诗,或说家。一二鼓始就寝……睡前可服消痰导滞中药利膈和中药一剂。心头勿想过去未来,人我恶事,惟以一善为念,令人不生恶梦。”
    晚上阴气用事,宜静,少出门应酬,在家看书休闲,或整理家务为宜,这点为养生之重要关键。曾国藩“日课十二条”也明确要求“夜不出门,旷工费神”,我们在做名老中医长寿养生要领分析研究的时候也有发现,晚上不出门应酬,在家学习、休息是名老中医普遍长寿的一个重要因素。
    
    夜晚不宜外出,睡前也不应进食(资料图)
    大抵人白天一天努力工作,晚上则减少应酬,减少消耗,恢复气血,抵消白天的损耗。此时倘若外出游玩,则不仅不能抵消白天的消耗,反而另曾一份耗损,是为双倍消耗。一次两次没觉得什么,三年五年下来,夜间静养与夜间游玩者,健康状况会有明显的差别。
    睡前胃肠宜空,但不知饥饿状态,方有利于安眠。过饱、过饥都不利于睡眠。故若觉腹中饥饿,可于睡前一二小时稍稍进食些藕粉、牛奶之类,切不可过饱。俗话说“晚餐要吃少”,但现代人白天工作忙,晚上往往才是最有精力煮饭的时候,晚餐往往较为丰富。既然饱食不可避免,则当备些助消化之品。山楂、洛神花能消肉食,大麦茶能化米面,陈皮能行气和胃,普洱茶、黑茶、柑普消食效果都不错,可根据自己需口味喜好,选一两个家中常备,养成习惯饭后泡一杯饮用。老年人尤当如此。
    
    为了晚上消食,可食用山楂、大麦茶、陈皮等(资料图)
    除了饮食堆积外,睡前最忌神思不宁。神思不宁包括两方面,一是脑子思绪不停,二是情绪烦躁喜乐不宁。当代社会,前者多是因为工作过多,做到睡前,或者电脑、手机游戏过于刺激兴奋,睡觉之时还缓不过来。因此我们主张睡觉前一个小时左右尽量不要工作、玩游戏,看看书,泡泡脚,听听音乐,洗个热水澡,让大脑放松下来。如果实在要工作,也尽量再工作后安排半个小时的放松时间,再就寝睡觉,这样睡眠质量往往更好。对于后者,应该学会转移或者发泄自身情绪,如果可以,不妨试着静坐冥想,想象一个令自己身心安静的场景,平静情绪。或者睡前书写日记,反思一日喜怒,将一切情绪从记录中发泄出去,如此最好。电脑、手机、电视,是通往花花世界的渠道,最好不要带进卧房——多少人都是躺在床上玩手机玩得睡不着。
    值得一提的是,头为诸阳之会,故早上起来我们主张梳头以升阳。同样的道理,足为阴经起点,因此事前的时候,按摩足底,有使阳气入因的作用,助于安眠。按摩之法很简单,用拳头或者按摩捶敲击足底即可,不需大力,每只脚一二百下,如能按摩、搓热涌泉穴,最佳。此外,人之站立,足部受力,足底为一日疲劳之所聚,敲打按摩足底,也最能放松舒缓身心,非常舒服,不妨一试。
    
    涌泉穴位置(资料图)
    总之,一日养生之要诀,在于把握一日阴阳节律之变化,早晨唤醒,上午疏达,午后稍作休息避免阳气烦躁,暮时活动以流通气血,避免积滞,晚上宁静稍动,睡前引阳入阴。阴阳出入中节,与天地合,顺天地气,自然无病长生。
    

(编辑:灵瑾)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吕方舟。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