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正蒙学堂 >

孔子告诉你:快乐也会带来害处

http://www.newdu.com 2018-08-01 腾讯儒学 子今 参加讨论

    文/子今
    快乐,不需要理由。但是,对快乐应采取的态度却是值得讨论。所以,它会成为中国传统哲学着力论辩的思想课题。在儒家的创始者孔子看来,快乐有不同的种类,追求不同种类的快乐能对人产生不同的影响。
    
    孔子认为,快乐也有种类的不同(资料图 图源网络)
    “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孔子说:“对人有益的快乐有三种,对人有害的快乐有三种。喜欢把自己节制在礼乐中、喜欢称道别人的善处,喜欢广结贤友,这就有益了;喜欢骄纵放肆的快乐、喜欢宴饮淫佚的快乐,这就有害处了”。
    既然孔子对快乐有损益之分,从这种划分中自然能看出孔子的倾向——寻求一种德行上的快乐。这种快乐,并非遥不可及,令我等凡俗之人望而生畏;也非唾手可得,它需要细心明辨,沉潜反复,身体力行。
    孔子说:“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品质低下的人,不能久处在困约中,也不能久处在逸乐中。
    成年人的世界里,快乐往往和痛苦交织在一起。苦,提升了乐的品质。大快乐往往是经历了痛苦的快乐,被苦难提升了的快乐。乐于行难为之事,得到大快乐。
    外在的环境,有约有乐。面对困约的环境,有人迎难而上,最终战胜苦难,求得事业上的成功,同时也因其德性、勇敢、果断而受人尊敬。
    
    面对困境,有人选择迎难而上(资料图 图源网络)
    逸乐的环境,容易滋生骄溢的性格,长此以往,一遇到阻碍就避苦求乐,终究会成为一个性情单薄之人。
    孔子称赞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对于自身的境况,他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周敦颐曾让程颐、程颢兄弟两去寻“孔颜乐处”所乐究竟是何事。后世硕学大儒,对此进行了专门的研究,甚至有工夫论一说。
    其修养的工夫虽各异,但追求身心的协调、德行的完善应是题中之意。乐在贫贱富贵之外,也在贫贱富贵之中。并非贫贱富贵本身能给人带来快乐,而是处在贫贱富贵中的人所做的事情,能够给他带来快乐。
    德行的快乐则来源于所行之事的上升。从善是向上的,古人说,从善如登,德行是生长的。古人说,生生大德。勉强向上,还说不上快乐,向上而乐于向上,出于本性而乐为之,才是快乐。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此之谓也。
    
    出于本性的进取向上,才会让人获得真正的快乐(资料图 图源网络)
    有德者之乐于德性,正如俗人之乐于声色一样自然。这种自然的状态,孔子曾以“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做比。
    君子之所以能在心胸气貌上表现得平坦宽大,小人则表出戚戚之貌,在于君子乐天知命,重视德行,其心胸之洒落如光风霁月。
    而小人心中有私,多欲。常常受困于一己之荣利、得丧,将自身的快乐融在眼前的事事物物上,故而常常有迫促忧戚之感。
    因行有德之事而获大乐是纯粹的快乐,并非它无关痛苦,而在于无论多少艰难困苦,只要生命生长,有德之人就乐意为之。
    乐于德行是快乐,不是痛苦,这并非因为整体算下来德行带来的快乐总量超过了行有德之事遭受的辛苦总量,而是德行上的快乐完全来自于所做的事情中。
    
    乐于德行是快乐,不是痛苦(资料图 图源网络)
    乐的反面有悲、怒、恨、惧、妒、忧等多种类型,孔子喜欢将忧乐相对。孔子当然也有他的忧虑:“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他所忧的,正是所要寻求的快乐。学而时习之能带来获取知识或技能上的快乐。有朋自远方来,能带来情感上的快乐。闻过迁善,修德进业,带来的是志意上的快乐。这便是孔子所要追求的快乐。
    今天的时代,孔子所说的“损者式三乐”成了压倒性的公共追求。从长远来看,这自然是有失偏颇的。
    人心的好恶、忿懥,恐惧、好乐、忧患,均被这些短暂的快乐所搅动,不得安宁。或许,我们需要停下片刻,好好地想想,什么是乐,什么样的乐是可以追寻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