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民俗道艺 >

青箬笠,绿蓑衣:超脱自然的词中道境

http://www.newdu.com 2018-08-13 腾讯道学 止水 参加讨论

    文/止水
    词,兴起于隋唐,至宋代达到全盛。宋朝,也是道教发展蓬勃的时期。作为一种文学体裁,词深受道教的影响,诸如众多道教人物、教义、意象等均成为文学艺术的题材。词牌,指的是词的格式。纵观词的发展历史,受到道教影响的词牌不在少数。本文从词牌“渔家傲”入手,结合张志和、吕洞宾的《渔父词》,以及柳宗元诗文、郑板桥《道情十首》等,带读者感受古代文人笔下的“渔父”意象和道家的闲适的生活状态之间的联系,感受词中道境。
    渔父,一种闲淡
    
    屈原与渔父(资料图)
    渔父的形象,往往和世外桃源、隐士等元素联系在一起。《楚辞》《庄子》里,均有渔夫形象,其给人的感觉是无争却思虑高远。他们往往泛舟于江河湖海,远离尘世却有着“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酾?”的大智慧。
    道家提倡顺应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保持与自然的和谐,提倡清静闲淡的生活方式。渔父,是一种古老的原始职业,他们靠自然维生,世人也多有艳羡这种生活的。于是多少名将贤相遇到政治坎坷,都退居山林做个隐士,或在水边做一个渔父。
    我们熟知的姜尚、范蠡都与渔父的故事有关。姜尚的“愿者上钩”,范蠡的飘然泛于湖上,都体现着道家的“逍遥”的精神境界和“不争”的处世哲学。渔父,也通过和这些传奇人物联系在一起,成为“隐士”的代名词。
    
    姜子牙钓鱼(资料图)
    神仙一曲渔家傲
    渔家傲,词牌名,最早为佛、道曲。词以晏殊的“神仙一曲渔家傲”为正体,又以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最为著名。而对该词牌影响最深,要属玄真子——张志和。
    张的人生经历,从神童到大将军,后归隐田园,为躲避皇帝的寻访,在湖州城西西塞山渔隐,自称烟波钓徒。张志和慕道,所做《渔父》多首,为后人传唱。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
    日月交加晓夜奔,昆仑顶上定乾坤。
    真镜里,实堪论,叆叆红霞晓寂门。
    ——吕洞宾《渔父词》
    
    江中渔火(资料图)
    吕洞宾按其格律,所作《渔父词》十八首,将丹道融入其中,有:“入定”、“玄用”、“神效”、“沐浴”、“延寿”等篇,讲的是修炼之法。吕洞宾采用渔父词的曲调,宣讲内丹修炼事,可见“渔父词”在当时已是脍炙人口的曲调。
    张志和的成就远不止在诗词上的造诣。除寄情山水之外,他在道学方面有颇有建树。张志和将其修炼的心得写进其《玄真子》:“无自而然,是谓玄然;无造而化,是谓真化之玄也,无玄而玄,是谓真玄;无真而真,是谓玄真”。张在其《空洞歌》中,将《玄真子》之真要道出:“无自而然,自然之元。无造而化,造化之端。”
    
    张志和(资料图)
    渔父,是张志和选择隐修的方式,“青箬笠,绿蓑衣”的打扮,是一种超脱自然。他在尘世之中,位居高官,从小与太子相伴,在功成名就之时却选择渔隐的方式,可谓是一种生存智慧。同样,范蠡作为道家的典范,同样是在功成名就之时急流勇退,无不在体现道家的生存哲学。
    扁舟来往无牵挂
    
    渔父(资料图)
    渔翁在后世被文人墨客用来表达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心境的超脱。观奕道人郑板桥,一生慕道(详见笔者:《借以“道情”话“道情”:且看板桥道人的诗词道韵》),在其《道情十首》中,也有一篇关于渔翁(父)的唱段:
    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扁舟来往无牵绊。
    沙鸥点点轻波远,荻港萧萧白昼寒,高歌一曲斜阳晚。
    一霎时波摇金影,蓦抬头月上东山。
    柳宗元的《渔翁》同样刻画了一个怡然自得的形象,表达出一种超然的心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独撑长篙(资料图)
    除了词曲之外,渔父也是“道情”这种文学题材重要的歌咏对象。郑板桥的道情十首,打磨了数十年,表达了对渔父、樵夫等市井之人独有的闲适生活状态的羡慕。柳宗元的山水小诗,是在自己其政治生涯的低谷时所作,渔翁的形象,让柳想起了千年前,屈子与渔翁的对话。
    笔者生于汉水边,虽不善渔,却常有机会与渔者对话。记得收获较为深刻的一句话是:“最初钓鱼,真希望钓上一条大鱼。但渐渐的,你会发现,钓不钓到鱼,不是关键了。渔,是一种怡然自得的心情”。从千古流传下来的词牌“渔家傲”以及传世的作品来看,古人对渔父生活无比向往,但往往只能寄情于文字或者山水画,这也集中体现了古人对道家所提倡的闲淡生活的向往。他们也常常记起屈子与渔父的对话,以此指引自己的修行。
    

(编辑:灵瑾)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止水。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