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琴棋书画 > 其它 >

讲堂 | 这五种能力决定你的书法高度!

http://www.newdu.com 2018-09-29 古琴雅集 newdu 参加讨论

    
    
    书法学习,不外临摹和创作两大块
    
    临摹是创作的基础,没有临摹的创作是“无源之流”“无本之木”。我们常说某作品没有师承,就是作者没有临摹。而创作是临摹的目的,是对临摹积累的知识进行整合、提炼。
    
    贯穿于临摹和创作过程中,有五种能力值得我们注意。
    
    它们是“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再现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这五种能力虽然在临摹和创作中侧重不同,但却是缺一不可的,下面分别就这五个方面进行简述。
    
    
    
    1、观察能力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为了有目的地模仿一种特定的行为时,首先必须观察有关行动并分析其行动的成分。巴甫洛夫在他实验室的门口就写着“观察、观察、再观察”几个大字。自然科学研究这样,书法也不例外。
    
    因此,在临摹之前,必须认真地对选定的字帖进行观察、分析。即所谓的“读帖”。
    
    读帖要注意全面准确细致,不遗漏任何细节。从点画、结构、布局都要深入细致。大小、长短、粗细、曲直、方圆等等,都要看清楚。除了把握形外,还要透过形来体会神。笔者有一短文谈读帖的,录在下面供参考:
    
    
    
    读帖有三读。
    
    1、读碑帖文字内容。
    
    2、读作者师承及评论。
    
    3、读法帖字法。笔法、间架、章法、精神皆可读。先读形,再读神。
    
    在日常的教学中,很多朋友都问,我不会看啊,怎么看。我想,我们是不是从这几个方面去做:
    
    1、先学习一些相关的基础理论,比如说一些用笔方面的藏露锋,中侧锋等,结构上的奇正疏密等、墨法上的燥润等,这些基本的概念要弄清楚。
    
    2、读帖要有目的:每次要观察时,先想清楚我这次主要要解决什么问题,是用笔呢,还是结构呢,或者其它什么问题,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读。
    
    3、读帖的程序,这个可能就因人而异了,但大抵可以先整体性观察,一篇、一行、一字的看,待自己有了一定的感悟,再提取性观察。
    
    
    
    2、记忆能力
    
    帖读完了,接下来就要进行记忆。记忆在人们的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没有记忆,经验无从积累,知识无从传授,学习无法进行,甚至危险无从避免!
    
    在书法的学习中,书法形象的记忆更为关键。我们平时也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字帖放前面,对着临,还能像模像样,一旦字帖拿开了,心中就一片茫然,无从下笔了。这就是记忆问题。你心中记忆的书法形象越多,临写和创作时,随时都可以提取调用。
    
    
    
    3、再现能力
    
    帖读完了,记也记了,接下来就是动笔的问题了,也就是书法中最基本的技法了。所谓的技法就是磨炼所获得的驾驭书写工具材料按书写目的进行劳动的物质能力”。
    
    这句话我们分二层意思来看。
    
    一是“驾驭书写工具材料按书写目的进行”,就是我的想法是怎样的,我就能通过工具把它写出来,这就要求作者对书写工具驾驭的协调性、准确性、稳定性都能达到一定的精熟。心是心中的想法,手是表现能力,能转腕,能转手,能转笔,写出来的字才能与自己的想法相合。
    
    而且这种能力是可以磨炼出来的。俗话说“熟能生巧”,练习的量跟上去了,你的手上功夫就越精熟,当然我们说的练习应该是正确有效的,螺旋式的,而不是机械的错误的。
    
    4、想象能力
    
    如果说前面三种能力都是比较“实”的东西,后面的“想象”和“创新”就比较“虚”。但这又是一个书家提升作品品质不可避免的问题。先说想象能力。想象是根据头脑中己有表象,经过思维加工建立新表象的过程。
    
    书法中的文字从最初的象形到表意,跟大自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古书论中的“横如千里阵云,点如高峰坠石,竖如万岁枯滕”,就是书家借助想象改造外界作用于感官而留在记忆中的形象,进而入于笔端。
    
    我们还知道,书法是能够表情达意的,而这感情的生发又是跟书家所看到景物而引起的想象息息相关的。我们看王羲之写兰亭序,“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而翰逸神飞,写丧乱则“临纸感哽”而跌宕顿挫。情感系于想象。想象平乏,感情冷漠,写出来的作品能动人吗?
    
    
    
    5、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哪个行业都要有创新精神,这是无庸置疑的。在书法中,整个书法史就是一个创新史,书体、字体的创新,工具的创新,幅式的创新,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生生不息,异彩纷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