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孔子称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句话大家都很容易把重点呢,摆在前面,其实这一句话的重点,是在最后面,那个“回也不改其乐”。 《论语·公冶长篇》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 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子贡那一次跟孔子两个人对话,孔子没事找事说,“汝与回也孰愈”?你跟颜回比,怎么样啊?他说:“颜回是闻一以知十,我闻一以知二,我哪比得上。” 子贡呢,他知道他比不上颜回,这点是确定的,但是他到底比不上颜回在哪里?他其实他并没有太清楚。所谓比不上的地方,是在于说,他们两个呢,其实是不一样维度的人。 就是对子贡这种,比较在现实上获得认可的人,他一方面在现实上获得认可,二方面也是在于说,他对于现实上很多东西呢,他其实是有很多追求的。 子贡善于经商,富可敌国(资料图 图源网络) 那从一个现实上的考虑来讲,就是说今天“闻一以知二”,“闻一以知十”,它就是一个重要事情,因为这个牵涉到我们一般人所说的“资质”,牵涉到IQ,牵涉到智商。 可是其实颜回的智商,有没有比子贡高呢?不好说。就是说今天对颜回而言,颜回之所以在孔子的眼里,明显高于子贡,不是智商的问题,完全不是IQ的问题,甚至也不是我们现代人所说的EQ的问题,它其实是什么? 是我们一般在宗教里面所说的,那一种生命质地的问题,那种生命通透的问题。 《论语·雍也篇》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 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孔子称赞说,“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这个是一个什么? 这是一个事实的陈述。最少在孔子的眼里,就是说颜回这个年轻人,他可以做到不迁怒,可以做到不贰过,那这个不迁怒、不贰过,是孔子他所说的好学,一个很关键的一个内容。 跟我们今天的喜爱学习,那是两件事情。也就是说,在孔子的眼里,就是他所有的学生,只有这么一个颜回,可以称得上好学,是因为他对于他自己、整个生命的掌控,他hold得住自己! 在他生命里面的那个“应然跟实然”变成统一的一件事情,所以孔子的对于颜回的那一种欣赏,然后那么赞许。 其实是在于说,他自己整个人,他的那一种生命那样的一个质地,到那样子的一个火候,那一个地步,他觉得这个在他所有学生里面,这是独一无二的。 颜回是孔子最看重的学生,独一无二(资料图 图源网络) 《论语·为政篇》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孔子说颜回,他跟颜回说话,“言终日,然后不违如愚”。这个“不违如愚”,这四个字很有意思;就是外表上,是“不违背、不顶嘴、不唱反调”。“如愚”看起来好像是笨笨的,但不是真的愚。 不违、不顶嘴、不唱反调,他有几个可能。第一个可能呢,是真的笨;第二个呢,是心里面会唱反调,但是呢外表上是乖乖牌;第三种可能是什么?孔子讲了,他一听就明白,他一听就懂,那他为什么还要违呢? 那别人是因为听不懂,所以会觉得是这样子吗?然后质疑你一下,然后唱个反调。那对颜回而言,就觉得本来就是这样子啊! 因为他所有听的,直接就开始、慢慢转化成能量,而不是像其它人,他听了之后呢,他脑袋还得在那边脑筋急转弯一下,还得怀疑你一下,还得信啊、疑啊,在那边自己折腾自己半天,颜回没这个问题。 他听,觉得对,然后他一听就觉得被打到了,那他就可以从听,到转化能量呢,中间那个距离是最短。所以你说从这个角度来讲,孔子说那这个家伙,当然不愚!那有可能愚,这家伙可聪明。 《论语·子罕篇》 颜渊喟然叹曰: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孔老夫子的德行,如巍峨高山,欲从无门(资料图 图源网络) 颜回对孔子就讲了那一次,那一段很有名的,就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这两句他很明显它是一个赞美诗。 那后面两句呢,大家容易忽略掉,“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简单的讲,就是“空气”!好像“空气”一般,若有似无。 就代表这一个人,一定有一个很大的本事。什么本事?“大化无形”。他在把你改变的时候,其实看不到痕迹的,“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要把它跟前面那两句,把它连在一起,就是孔子呢,在诱人的那个本事是特别厉害的。 那“循循然”在不知不觉就把你给哄进来了,不知不觉就把你给忽悠进来了,然后不知不觉就把你整个气给打起来了。 也就是说,孔子他一定有很多、他在教育上的能量,是在什么?是在“语言之外”的!那在语言之外的那个能量,颜回很清楚的感觉得到,那就意味着什么? 颜回他自己平常就是一个对于语言的能量,他其实他是很自觉的人。所以为什么颜回安静,他不说,不太说;不太说是什么?因为他知道语言里面有假像,然后还有一些更根本、更核心的东西,它其实是超越语言的。 《论语·雍也篇》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安贫乐道之人,能感受生活不一样的地方(资料图 图源网络) 颜回能够这样子说孔子,我们才能够理解,为什么孔子会对于这个学生呢,喜欢成这样子。本质上就他们两个人,很多时候呢,都是在“言语之外、心心相印”。 就孔子称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句话大家都很容易把重点呢,摆在前面,其实这一句话的重点,是在最后面,那个“回也不改其乐”。 为什么他会不改其乐?为什么他乐得起来?就是我们人活着,必然是有烦恼的,我们活在这一个大千世界、五浊恶世,你有烦恼都是正常的,有烦忧都是正常的。 但是如果你自己的生命够通透,你就有一个很清楚、高于你的忧患,高于你的烦恼的那一个自己在那里,如果那一个高于烦恼、高于忧患的那一个很清楚的自己在那里的时候,你就乐得起来。 我们的不如意,我们的烦恼,如果跟颜回相比,好像我们跟他比,好像我们都有一点点小题大作,人家好像是比我们更不如意。因为我们再怎么可怜,还没有可怜到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对吧? 可是人家是在现实上,不如意到那样子,人家还有一个那么大、那么高的一种生命状态,可以让他不改其乐。那我们受了一些委屈,受了一些苦,有一些烦恼,我们就在那个烦恼里面在那边打转,我们看一看就觉得有点说不过去! 所以我觉得,颜回给我们最大的启发就是,他让我们清楚的看到,人可以比他的烦恼,可以比他的忧虑更大、更高!你看到一个真实的例子,那对我们而言,他就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鼓舞。 薛仁明先生(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主讲人简介: 薛仁明,1968年生于高雄茄萣,台大历史系、佛光大学艺术研究所毕业,台湾知名文化学者林谷芳先生学生。1993年起长居台东池上,关注生命修行与思想实践,以自身经历开启解读国学既熟悉又新鲜的视角。 2009年,陆续于台湾《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及《联合报·联合副刊》发表专栏,近年来除写作外,于北京上海广州台北各地书院,定期开课讲述国学,参见微信公众号:《我心安处天清地宁》。 本文及视频为大爱电视《一种说法》提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敬请关注腾讯儒学微信公众号“ruxue_qq”,收看更多精彩文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