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大秦帝国烧尽的“政治理想” 终结在了李斯的内心

http://www.newdu.com 2018-10-30 海叔说春秋 newdu 参加讨论

     
    
    关于李斯,多少史学家对他的评价都是毁誉参半。为皇帝统一天下做出巨大贡献的他,自然可以称得上所有赞誉;但晚年的李斯因为贪生怕死,难以舍弃那些奋斗得来的荣华富贵、功名利禄,使得秦帝国快速灭亡,这也足以使他背下千古骂名。秦帝国里时常会有一些令人费解的问题,比如说李斯作为一代权臣,为何最后会在政治战场上输给了阉人赵高?秦国的政治绝非人们所想象的那样简单,不是说单纯的用法家治国来诠释这个诸侯国的强盛时代。
    
    春秋战国里的权臣们,总是跟悲剧相关。李斯是楚国人,在楚国他不过是个小小的郡守。天高皇帝远有的时候说的是可以任意妄为,有的时候说的就是看不到理想实现的路径。在李斯的成长过程中,追逐权力的魔咒像一个烙印般打在他的身上,李斯甚至提出过仓鼠的哲理,说的是厕鼠只能吃屎,仓鼠可以吃粮。当楚国常常被秦国攻破城池,李斯便认识到,楚国就是那个厕,秦国就是那个仓。他曾在谏逐客书中说,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这就是把秦国看做天下之仓。
    
    
    
    李斯的这种理论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李斯的政治判断,当李斯的双脚踏上秦国的土地,他就和他的师兄弟们分道扬镳,有的走上了合纵之路,阻止秦国东进;有的走上了连横之路,大力荡清秦国东进的障碍。看似南辕北辙,实则都是政治目的。从韩非之死可以看出李斯虽有学识,却无远见。按说他和师兄韩非一个主理论,一个主实践,正是相辅相成,互相成就霸业的好机会,却因为他的嫉妒,而使韩非死于非命。人的命运在时代面前终归是渺小,很多年以后当秦国终于成为天下之仓,李斯回头看去,才会发现秦国的政治不是自己想要的模样。
    
    李斯怀揣理想来到秦国,只是吕不韦府中千百门客中的一个,甚至没有人知道李斯是法家得意门生。李斯放弃楚国的官职来到秦国的尝试,想要在秦国政坛上转型成为实力派政治人物,无疑是一场冒险。秦国人摧城拔寨过后,是战争浪潮褪去后的萧条,六国并没有完成臣服于秦国,到处都有区域战争的爆发。李斯的儿子李由在镇压农民起义的战争中失败,朝中的反李斯力量借题发挥,试图以此借口削弱李斯的权力,李斯为求自保,只能为秦二世谋划更为严酷的刑法,以转移朝堂对李斯家族的攻击,导致天下皆囚笼,百姓无生机。
    
    始皇帝驾崩,本着稳定朝野,维护时局的初衷,他命令秘不发丧,这是好意,却给了赵高的可乘之机。为了大秦的基业,为了政治理想,李斯本来准备遵照始皇帝的遗嘱,让公子扶苏主持丧事,后来却在赵高的一步步威逼利诱下逐渐沦陷,成为赵高的棋子,成为秦灭亡的不二帮凶。历史上赵高的描述不甚清晰,但我们可以知道他是赵国的亡国百姓,更是二公子胡亥的老师,不管他的目的是为了亡秦还是只是担心自己的命运,从各种角度讲他都希望胡亥即位,而非公子扶苏。
    
    
    
    在秦始皇在世时深耕朝野的李斯,随时与朝堂保持着高度的共同目标,即是完成天下大业。而同样在这个时候深耕后宫的赵高,则寻得机会成为皇帝的亲近之臣。两相对比,李斯更多在外,而赵高更多在内,活跃在不同领域的两个人最终殊途同归,都成为秦国朝堂上最大的权臣,拥有着大秦帝国最核心的资源,一个拥有法,一个拥有皇帝。赵高因此还成为秦始皇的儿子胡亥的太傅,李斯抓住了过去,赵高抓住了未来,这显然是李斯难以想象的。李斯策划了最宏大的政治格局,依然无法抵御皇帝后宫的逆袭,即便这种逆袭并非始皇帝所想。
    
    李斯看得清始皇帝,却看不清赵高,等到弱点暴露在赵高面前的时候,即便是李斯自己也知道为时已晚。李斯不舍得权力,不舍得儿女,不舍得一手缔造的秦国大法,当李斯作出决定要与赵高成为同路人,李斯就再也不是那个为了政治理想而奋斗的大秦丞相了。政治斗争是残忍的、不择手段的,赵高开始一步步施压,一步步逼问他:
    
    “您与蒙恬谁和扶苏关系好呢?你和蒙恬谁的权利更大呢?他手里可是有三十万大军啊,现在您万人之上如果扶苏即位您还能超过蒙恬吗?”
    
    李斯屈服了,一起改掉诏书,立胡亥,废扶苏,杀蒙恬,这些都为秦帝国的覆灭埋下了巨大的伏笔……李斯的前半生都在为法家、为秦王、为统一而奋斗,但在他登上权利的巅峰以后,已经没有了那份执着,心里只有那些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内心的软弱让他在关键时刻变成了一位贪图享受的政客、伪君子,最终也被赵高腰斩于闹市之中,只落得一个悲惨的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