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修一颗朴实无华的心:得到便可知足,不恋即为心安

http://www.newdu.com 2019-03-05 腾讯道学 清虚道人 参加讨论

    文/清虚道人
    不知从何时起,“修行”成为了一个热门词汇,人们开始热衷于寻仙访道,总把自己打扮地仙气飘飘,有丝竹之音环绕,再配一壶热茶,便自诩这是脱离了尘俗的修行生活,大约也觉得修道便是如此了。但其实,这等修行,不过是做了一些表皮功夫。
    
    大家只醉心于猜测蒙着面纱的修行真相,却不愿意去面对真正的平凡无奇。(资料图)
    以世俗之心去看尘俗之外的修道者,必然会心生无限憧憬,仿佛道人们最简单的行住坐卧都带有高深莫测的玄韵。俗话说,距离产生美。世人对修行的向往,在很大程度上和道人的真实生活相差甚远。人们羡慕的场景,往往产生于一场臆想。待到发现真实与想象有所不同时,又会产生落差感,甚至会认为神仙也不过如此。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道人的日常并没有因为他人怎么看而改变,变化的只是人们自身的眼光和标准。大家只醉心于猜测蒙着面纱的修行真相,却不愿意去面对真正的平凡无奇。说到底,这还是欲望在作祟。
    一提欲望,在惯常的认知中,很容易带上贬义的词汇色彩。然而,人吃五谷杂粮,产生七情六欲,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天地阴阳交媾以生万物,四时生长收藏以繁衍更迭,此乃是自然。人为自然造化之一,不论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是对人间情事的追求、或者因为世事蹉跎而产生懊恼悔恨等等愁绪,这些都是人体身心的自然表现。道教修行中一直强调去欲,并非是禁止人们产生任何欲望,而是告诫大众不要沉沦在欲望中无法自拔。万事皆有好坏,在合理的欲求限度之内表达自己的正常需求,此乃入世之积极;若是心智被痴迷荼毒,追求变成了妄求,人生难免就会在苦海中沉沦。在此基础上,道教便为修行赋予了迷途省心的意义。不被欲望奴役,不论面对何种人生境途,都可以保持心智上的清醒,看得清此时因、后时果之间的联系,由此而远离邪佞、一心向善,如此即为人间真修行。
    
    修行是对身心两层次的历练,既要有拿起的志向和能力,又要有放下的决绝和魄力。(资料图)
    修行的事,和你所处的时间、环境等外物并无关系。若只是厌弃了人间烟火,一心寄情于山水之间,此时并非修行,而是把游心玩物当成不知进取的借口。若人间之欲望为阳,那么纵情山水之欲望则为阴,阴与阳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既往的教化中,通常认为红尘情事使人迷掉心志,却常常会忽略盲目地隐世也会使人迷失自我。隐,必然有一个“显”做对照,是在看遍人生起落之后而选择了归于田园的淡然,绝非是因为无法承担生活的重担而选择了逃避世间的责任。修行是对身心两层次的历练,既要有拿起的志向和能力,又要有放下的决绝和魄力。那些一心只羡慕道人不染纤尘的世人,却看不到他们或曾经、或正在历经的磨练。若只是试图附庸别人的风雅,这又与修行何干?须知道,生活在自己手中,修行也不应当是在他处。
    丘祖曾在《垂训文》中警训门下弟子,曰:“汝等愚迷,不自揣量,不肯修持,反言本教无功,便随外道有意。”其追问“出家所为何”,是在看破尘缘、轮回、苦恼之后,方能够称之为“进道”。此处所言“出家”,概可作修行之意去解,但出家只不过是寻到了修行的一种法门,此后能否堪破人生中的种种迷思,这才是证道成真的关键。不论身处何处,决定你是否可以修身养性的关键,只在于你是否能够平静地看待世内和世外。你以为世间都是欲望,却不知一心向往着世外隐逸,这也是欲望使然。并不是欲望在何处,而是人们的心是不平的,在面对得与失、彼与此的对比时,又怎么能够保持纯真和淡然呢?
    
    得到便可知足,不恋即为心安。(资料图)
    修行的概念,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言其大,是因为修行是人生的一种终极的境界,我们当下的任何感悟都只是进阶的梯蹬。言其小,是因为从生活中的具体大事小情中都可以提炼出些微玄理,修行就在每个普通人的平凡生活中,你以何种心态去看自己的人生,便决定了它究竟是一处修行场,还是一片无边苦海。
    修行这件事,最初的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宿点,都不应脱离生活本身。舍弃了本有的生活,一心向外去追求理想中的修行事,这又是被外物拘系于心。正因为有所求,所以才永不得逍遥。对修行人来说,即便深处重重苦难之中,依然可以保持着生生不息的希望。以感恩的心看待自我和人生,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充满了值得玩味的哲思。罗曼·罗兰曾言:“对每一天都得抱着虔诚的态度。得爱它,尊敬它,尤其不能污辱它,妨害它的发荣滋长。便是像今天这样灰暗愁闷的日子,你也得爱……如果你是好的,一切都会顺当的。如果你不行,如果你是弱者,如果你不成功,你还是应当快乐。”
    修行的人生应该是快乐的,而修行的心则是朴实无华的。因为无所妄求,一切因缘只发于本然,得到便可知足,不恋即为心安。你安于拥有,却又不奢望不可得,心中岿然,外物堪能耐我何?
    (编辑:如风)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清虚道人,腾讯道学专栏作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