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怎么让你的星座罩着你

http://www.newdu.com 2019-04-08 腾讯道学 三晚居士 参加讨论

    文/三晚居士
    “怎么让你的星座罩着你?”换句话就是:“如何祭拜自己的星座?”
    说到“祭拜”,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拜祖宗。再有就是拜神了,这里面讲究也多。不过经过这么多年的教育,现在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已经不太搞得明白这些神哪位是哪位,比如比干和赵公明都是“财神”,怎么“分工”的?再比如文昌和文曲有啥区别?注意这些的人已经不多了。罗天大醮一千两百个神,关注度加起来可能还不如一条锦鲤,真是神仙界的悲哀。
    那么现在的人对于玄幻之事有没有需求呢?我觉得还是有,要不然锦鲤和杨超越怎么能火呢?所以我想,有没有什么神仙,既广为人知,拜起来又不像是封建迷信的。想来想去,就只有:“十二星座”。有人说:“这不扯淡么?”再扯淡也比拜一条破鱼强吧。更何况中国人热爱研究星座,也是有传统的。在三国时期的铜镜上,已经看到了巨蟹座和水瓶座的图案。
    
    
    玩儿星座的第一个高峰是唐宋,韩愈公开声称自己是摩羯座的。以至于苏东坡后来说到:“退之诗云:我生之辰,月宿直斗。乃知退之磨蝎为身宫,而仆乃以磨蝎为命,平生多得谤誉,殆是同病也!”自己跟韩愈一样,一辈子毁誉参半,因为都是摩羯座,这还不算完,他还说:“马梦得与仆同岁月生,少仆八日,是岁生者,无富贵人,而仆与梦得为穷之冠,即吾二人而观之,当推梦得为首。”意思就是马梦得这哥们儿比我小八天,也是摩羯座。这群哥们儿属我俩最穷,马梦得比我还要穷。
    其后周必大,范成大,乃至文天祥,都对摩羯座问题发表过自己的看法。再当时黑摩羯座是一种“星座正确”,堪比现在黑处女座。而且那时候星座算命已经很发达了,《紫微斗数》里就说:“假如狮子为命,其行限到之宫。天哭在宝瓶,对照交限之年,未便可言死。须及后运到子宫,方可言死。”比起现在动不动就只拿星座算算感情,算算发财之类的,阵仗大多了。
    那么问题来了,这跟“祭拜”有啥关系呢?因为十二星座,最迟在宋代,已经被承认为道教正神,做罗天大醮的时候,是要供人家的牌位的。《灵宝领教济度金书》记载了罗天大醮虚皇坛1200个神位的名字,其中“紫府醮”三十六分位神中,就有黄道十二宫的神位。
    
    就像当代中国人对于锦鲤的热爱,是从抽象的锦鲤,转化到具体的“日本锦鲤”,再到诸如杨超越等具体的人物,十二星座神也从最早的星座名比如“狮子宫”,进化到“狮子宫尊神”,再到“狮子宫太阳星君”,最后都有了自己的名姓。
    在清代道书《广成仪制》中,我们就找到了十二星座在中国的具体名姓:
    
    不但有名有姓,而且和生肖具有对应关系,比如“天秤宫天耗大将”对应的就是鼠,“天蝎宫铁牛大将”对应的则是牛,一直到最后“双女宫屠割大将”,对应猪。不仅仅是简单的对应,这里所对应的每一个生肖形象,都有背景延伸,再以摩羯座为例:“摩羯宫玉兔大将张将军”,里面说他“不随仙子游海岸,常同娥女玩月宫。”显然就是月宫里的那只兔子,由此得知,嫦娥的兔子,姓张。
    
    知道了这些之后,就可以来谈祭拜的问题了。现在的人,基本上没条件在家里设坛,所以只能一切从简。
    怎么个从简法呢?很简单,就是当你坐在你的工位或者办公桌前,在你的左前方,比你高一点的位置,贴上你的星座神像或者星座符号,当然,最好是写上星座神的名字,比如你是金牛座的,就写上:“第八洞金牛宫猛烈大将陈将军”。算是个变相的牌位,所以,最好不要用白纸写。
    
    再比如现在经常说“水逆”,这时候还可以看看是水逆在哪个星座,就把对应的星座将军也贴上去,等水逆过来再揭下来,烧掉。贴好了之后,正下方就不要放乱七八糟的东西啦。可以放熏香,茶和水果,食品,就当是给星座大将军的贡品。之后就可以对着你的星座许愿了。所以,能口沫横飞地谈星座,其实也算不得什么本事。真正厉害的,是能让你的星座罩着你,保佑你。
    当然有两点是要注意的:
    1.要积极去实现自己的愿望,毕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躺赢”。
    2.记得还愿。
    (编辑:孟淅)
    本文为腾讯道学获授权发布稿件,文/三晚居士,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